陈敬贤系“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的胞弟。1913年随陈嘉庚远赴新加坡。1916年开始返乡筹办集美学校,在经营实业的同时长年主持集美、厦门大学校务,被师生和村民尊称为二校主。由于长年操劳,积劳成疾,他病逝时年仅47岁。20世纪80年代初,其子陈共存先生在集美学村北侧造佛教墓塔一座,并将陈敬贤夫妇的骨灰移入安放于此。
1991年集美学村重建“敬贤堂”以纪念他对集美学校的贡献。陈敬贤一生襄助胞兄陈嘉庚先生开拓南洋实业,与胞兄轮流回乡督建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热心教育的最热情最积极的支持者。为永久怀念集美人民敬重的敬贤先生,集美区政府和集美校委会借着集美学校90周年庆之际,决定在敬贤墓塔区的基础上,扩建一座纪念性休闲公园,并命名为敬贤公园。
城市公园的建造主题,不是山水就是园林。在侨乡集美,新建的敬贤公园却是以纪念人物为背景的人文主题。
步入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长衫布衣的"秀才"铜像,他叫陈敬贤,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胞弟。13岁时随陈嘉庚到南洋经商。1917年,陈嘉庚先生在南洋的实业突飞猛进,陈嘉庚准备回故乡厦门创办集美学校师范专科和集美中学培养救国人才。陈敬贤得知后自告奋勇回故乡办学。1918年,在陈嘉庚先生派遣下,陈敬贤回到厦门筹办集美学校师范专科和集美中学。10多年里,陈敬贤为家乡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于1936年病逝,年仅47岁。
为了纪念这位教育救国的一代乡贤和华侨领袖,集美侨乡群众先后在集美修建了敬贤堂和敬贤塔。2001年,集美区人民政府结合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将敬贤塔周围2万多平方米坡地划出来新建了这座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人文主题公园。在厦门,这种以纪念人物或者某种事件为背景的主题公园还有20多处。主题公园正成为一种催人奋进,耐人清醒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新浪博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