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大百尺仰韶文化遗址

旅游

蠡县大百尺仰韶文化遗址

遗址位于蠡县大百尺村东北,高蠡公路东侧。有一不规则圆形高台,高2.5米不等,台上野草杂树丛生。当地村民称之谓“峰台子”,周围耕地间散落着很多陶片和砖瓦,台子西边是大百尺村采土坑,长约40米,宽约30米,最深处达7米之多,在坑的断面上发现了“文化层”,其深度3---4米,在文化层中出土有代表性的器物残片有石器、骨器、蚌器、角器和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的遗物48件,初步认定为集仰韶、尤山、商周、战国、秦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堆集,但以最早的仰韶彩陶为代表,故定为仰韶文化遗址,经勘察,遗址面积为2.34万平方米。

1988年,保定文物管理处与蠡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对该遗址进行了两个3×3×3米的探方试掘,又出土了大量的器物残片、汉陶井和早期的人骨架,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以仰韶彩陶为最早期的文化遗址。

该遗址自1986年被发现后,蠡县人民政府发文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下文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百尺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它不仅内涵着仰韶文化特征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磨光黑陶,还有商周文化的夹砂红陶,秦汉时期的陶井及铜箭头,但最早的还有石镰、石斧、石刀等一些石制品,从而证实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聚落遗址,属母系氏族社会遗存,其年代距今可达6000多年,进而说明,早在6千多年前,蠡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便有人类定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