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三郎传说

旅游

影三郎传说

蠡县城北,孝义河畔,郑村和车里营今(东营、西营二村宋代称车里营)之间,有一处古墓群,各据一方,茔葬布局别致,高度形状化一,无论从任何一方眺望,只能看到三个坟头。因此,称为“影三郎”。其历史悠久,可与高邑县城南的千秋台、武邑县城东的乐毅墓媲美。

传说墓主人姓晏。为借名人自重,抬高古迹身份,有人认定这是春秋时代齐相晏婴之墓。

后来有人提出疑问,晏婴(字平仲)祖籍夷维(今山东高密县),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大夫、卿相。春秋时,蠡县一带隶属鲜虞(后改为中山国)。晏婴死后,只能归葬故里,不会埋葬异国。

“影三郎”四坟葬式不象祖孙三代,却象团团围坐的朋友。“大哥坐中间,三个弟弟围一圈。”因而传说是刘、霍、王、赵结义四兄弟。他们结拜时,曾对天盟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离不弃,世代相帮。”生前结庐为邻,死后合葬一处。后来,刘家的后代,当了汉朝天子。刘贞、刘翼都封为蠡吾候,刘志在此发迹,成为东汉桓帝。霍家后人保汉立功,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封为冠军候;其弟霍光,辅助佐武、昭、宣三帝,官拜大将军、大司马,封为食邑二万户的博陆候。蠡县古为博陆,城西尚存霍光庙。王姓后人蠡吾王商(字子威),是汉宣帝刘询的表弟,袭爵乐昌候,官拜侍中、光禄大夫、右将军,成帝时,当了右丞相,是西汉名臣。赵家后代,蠡吾赵光汉(字子都),宣帝时任京兆尹,为官清正廉明,断案如神,不畏权贵,“豪猾敛迹,名震匈奴。”因遭奸臣陷害,被腰斩于市。临行前,数万吏民聚集在午门前嚎啕大哭,高呼:“愿代赵京兆死!”乡耆王荔支持这种说法,写诗道:

闲来访旧故乡游,望里云横有四丘。

垒垒风高成掩映,濛濛露起对沉浮。

传去筑此同兄弟,峙立依维历夏秋。

恍惚诸郎今迹在,月明风静野林幽。

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说,这是放牛娃张三郎飞升成仙留下的遗址。传说神仙山(明代以前的北岳恒山,现称大黑山)有座金龙洞。洞里的金龙是北岳真武大帝外孙,唐河女神与潴龙河神的私生子。小金龙难耐洞中寂寞,山里清贫,便化装成农民偷偷跑到平原寻找爹娘。这一年天旱,到了芒种没下过一场雨,田地龟裂,旱的冒烟,夏粮颗粒未收,秋苗也都烤干了尖。看到农民拧辘轳浇地、挑水点种的劳累愁苦样子,金龙又心痛、又气愤。他一时性起,趁人们中午歇晌,一头扎进水井里。龙尾一搅,顺泉眼把博水、唐河、潴龙河、 沱河、滏阳河的地下水引来,象喷洪洪降雨一样,满天洒水,浇透了方圆几十里内的旱地。他正得意洋洋地作法吸水,这可触怒了旱魃。旱魃化作过路人,散布谣言说:“村西井里出了水怪妖魔,把一个小孩吞进井里去了,快救人啊!”煽动起一伙青壮年,齐奔喷水的大井。走近一看,真有个闪光的东西在水里翻卷。有个胆子大的青年抄起改畦的铁锨奋力向下铲去。旱魃浑水摸鱼,趁火打劫,也祭起斩仙剑,正砍在龙尾上。金龙突觉疼痛难忍,甩掉龙尾,乘风携雨向东南飞去,一头扎进龙潭里再没出来。后来人们回省过来,知道误伤了恩人,便在蠡县仉村修了个“龙潭井”,代奉秃尾巴张爷,常年香火不断。

金龙失掉尾巴,还被旱魃告了一状,遭贬下凡,降生到博陵平原一户姓张的人家。上有两个哥哥,排行老三。八岁时,他爹在曲阳灵山挖煤,赶上煤窑落顶,砸死在里面。十岁时,大哥替财主到黄山运石碑,累死在路上。二哥懦弱无能,又好吃懒做,竟改名换姓,当了王家倒插门的女婿,与张家断绝来往。就剩下张三母子相依为命,过着度日如年的穷苦日子。他娘给财主家洗衣、做饭、抱孩子、当奴仆。他给地主放牛、打短工、拾麦捡秋,混碗饭吃。别看他人小,干活有使不完的力气,还特别孝顺,敬老怜贫,讲哥们义气。长到十五岁,人见人夸,获得“教义三郎”的美称。

有一天,三郎在草场放牛,看到东南高岗上有人下棋,便凑了过去。只见东南蒲团上坐着个红脸大汉,西面蒲团上坐着个黄面书生,南面蒲团上坐着个白须白发老者。北面没人,他便半蹲半坐在蒲团上观战。

红脸大汉说:“福如东海长流水。东为四方之首,我先发当头炮。诗云:平时默默无闻,树丛沟壑藏身;瞄准目标狠打,如雷一鸣惊人。”

黄面书生笑了笑说:“财源茂盛达三江。西为千山之颠,我应战跳马。诗曰斜行日字不畏难,越是艰险越向前;默契结成连环马,纵横驰骋敌营盘。”

红脸大汉深思片刻说:“拱卒:五人一行布阵,一步一个脚印;杀敌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半寸。”

黄面书生向棋盘扫了一眼说:“飞象:田格飞上飞下,吞卒充当炮架;为保老帅安全,先顾自己大驾。”

红脸大汉“哼”了一声说:“出车:横冲直撞盖世雄,敌营老帅胆战惊;轻敌忽中混战计,小卒脚下一命倾。”

拼杀几个回合,眼看敌方车炮配合,将危及老帅,黄面书生急忙支士,随口说道:“老帅贴身保镖,只会支士一招:敌军双将主帅,反而束手碍脚。”

这边稳住战局,河那边车马直攻方城,红脸大汉赶紧移将,说:“地位最高若禁办,蜷卧方城不自由;全军覆没殉难死,敌帅成名敕封候。”

双方急攻紧打,连将不断,终于战成平局。

坐在南面的白发老者忽然发话:“观棋不语真君子。你们打粘糕战难分胜负,我可要唠叨几句。福仙吉星高照,财神金玉满堂,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算作和棋吧!我寿比南山不老松出点血,各赠一枚仙桃祝贺。这位小兄弟有缘,适逢其会,也来一个吧!”说罢,一招手,变出四个大桃子分赠三人。

吃过仙桃,三郎觉得通体舒畅,聪门洞开,顿悟眼前坐着的就是福禄寿三仙。忙行大礼参拜叩谢,请求收为弟子。福星拍拍他的肩头说:“小龙冤案已平,谪期已满,不必再跟我们浪费岁月,还是请财神顺路带你回恒山真武庙述职吧!”寿星、财神也颔首称善。袍袖一挥,平地卷起阵阵清风,人已无影无踪。留下四个蒲团,化作四座土丘。

后人怀念“孝义三郎”,把四丘命名“影三郎”,把博水改为“孝义河”。博水原在博陵和影三郎南面,经两千年沧桑变化,加上修筑新县城,旧河道被潴龙河侵占,新河道北移到影三郎北面。

近世有人推测,影三郎可能是汉桓帝刘志生母偃氏之墓,或晚年寡居守制之室。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刘志得梁冀提携,登基做了皇帝。追谥生父蠡吾候刘翼为孝崇皇,皇陵号为博陵。生母晏氏本翼的媵妾,在博陵守制,封为博园贵人。梁太后去世后,晏贵人还在世。桓帝仰报慈恩,追尊她为孝崇皇太后,住室号为永乐宫,象长安的长乐宫一样,设置太府、少府等官。晏贵人逝世后,葬于博陵附近。博陵在蠡县城东北三里处,明末还有遗迹,离影三郎约五、六华里。古时偃与晏同音同义。既然相传墓主姓晏,偃氏生活地区又在此地,说是晏氏墓比其他传说更接近实际,有诗辨曰:

车里营南影三郎,四丘竦峙博水旁。

刘翼晏姬守制处,邵云婴冢恐牵强。

王称筑此同兄弟,民传谪龙张三郎。

博陵古原留疑案,陈迹解秘待时光。

的确,要弄个水落石出,还有待考古发掘验证真伪。这一天到来,可能有巨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