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县弦歌台

旅游

淮阳县弦歌台

弦歌台是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仍弦歌不止的圣地,是国家旅游局开发的“孔子周游列国”旅游线路必至景点。据志书记载,弦歌台原是淮阳城西南角湖中一高台,突出水面3米,多是后汉陈敬王曾孙宠常教弩的地方。唐开元九年把孔子庙移到这个台上。

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知州戴昕建庙设木主,名曰“厄台祠”。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巡按御史谭缵增拓大殿七间,改称“绝粮祠”。嘉靖21年,巡按御史赵继本,更名为“弦歌台”。数百年来,弦歌台饱经风霜,历遭劫难,建筑损毁惨重,面目全非。1995年弦歌台交给旅游局管理后,大门、二门、东西配殿、大殿得以修复,使弦歌台面貌一新。

现在我们看到的弦歌台的正门,也称美富之门。据民间传说,此门非常神奇,历史上每次大门洞开,都会给南方带来鸿运(老百姓俗称发项城),而陈城有难。当然此传说不足为考。上面的石匾是康熙五十年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所建。此门共有三个门道,弦歌台历来只开东侧门。据传说,因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无论是布衣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对他都很尊崇。中间的正门是皇帝进出的,西侧门是有罪臣民需要赎罪的通道。东侧门是文武官员黎民百姓的通道。

弦歌台整体布局为三进式,第一进院弦歌碑林。史料记载,原来竖碑很多,战乱中全部毁尽,现在看到的都是最近两年镌刻的。在弦歌台的修复计划中,西边是我县在外开明企业家万习岭先生的功德碑亭,他为弦歌台修复捐款壹佰万元,真可谓功德无量。东边是弦歌台的记事碑亭。二门两侧是现代名人碑廊和金榜题名碑廊,其它三面围墙镶嵌着个人、集体功德碑和名家书画碑。中间和周围是鹅卵石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