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音寺
原为观音庙。颍州府志载,道光二年(1822年)水患疫情严重,普陀山两比丘尼来迪沟一带行医,播法施善,世人感其德,聚资始建“观音庙”,光绪末年(1901年)遭火灾被焚。清末乡绅集资重修,颇具规模。解放后,住持僧妙善当家,有庙殿11间,佛像数十尊,一日清风之夜,寺庙周围佛光忽现,竹声不绝于耳,甚是神奇,因而更名为“竹音寺”。“文革”中庙宇均毁。1999年,十几位佛家子弟数年募化之后在原址重修竹音寺。在被评为中国名寺,为皖北地区最大的寺庙。[1]
五百罗汉堂
五百罗汉堂位于“大雄宝殿”下面,五百罗汉:为五百阿罗汉的略称,意为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五百
竹音寺
声闻(也就是罗汉)。五百罗汉的由来:罗汉,为梵语译音阿罗汉略称,原指小乘佛教修行所达到的最高果位。竹音寺大雄宝殿供奉的五百罗汉堂非常完整,且全部由香樟木雕而成。这组大型木雕作品摆脱了佛教传统泥雕千佛一面的模式,把佛教文化和现代艺术相交融,兼顾社会生活。这里的五百罗汉堂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罗汉堂,位于竹音寺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