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裕祠堂

旅游

广裕祠堂

广裕祠堂共三进,建筑面积共816平方米,占地约992平方米。坐北向南,主座均为木构架,两旁山墙承重、屋面素瓦、悬山屋顶,是珠三角地区祠堂中具明显北方风格的实例。

广州市文化局刘晓明处长介绍,广裕祠兼具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美学价值,是考据北民南迁历史以及南北建筑风格互相借鉴发展的一座重要古建筑文物。联合国的获奖公告指出,广裕祠的修复是村民、政府机构和技术顾问组织精诚合作保护地方遗产的杰出范例。

从化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其中坐落在太平镇钱岗村的广裕祠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年代不详。这个祠堂颇有来历,据说当年南宋宰相陆秀夫在广东崖门以身殉国后,其南迁的部分族人秘密逃到此处藏匿,几百年后发展成钱岗村,广裕祠就是陆氏家族的宗祠。

广裕祠最值钱的东西一般人可能看不到。因为广裕祠作为一个宗祠,一直香火不绝,而解放前,广裕祠曾是当地游击队的司令部和粮仓;大跃进时成了公社的食堂;“文革”期间,成了“造反派”的总部;后来又作为下乡知青的宿舍。这么多历史过去后,可能别的祠堂早就面目全非了,但是,广裕祠的宝贝是藏在头顶的,而且是在主梁里,所以得以幸存下来。 在广裕祠中发现了一件旷世珍宝:广州的清明上河图。其西更楼上的一块长8.7米,宽0.3米的“江城图”封檐板,反映了清代广州珠江河北岸沿江城市风光和乡村生活风情。封檐板以浮雕、镂空雕的形式,向人们再现了明清时期珠江两岸的风光:河边有下棋的、钓鱼的老头,有戴高帽的洋人,有民居、商铺;东部的大沙头,当年仍是郊区,一片田园风光,牧羊、砍柴、呈现农耕风貌。难怪有人将封檐板称作“广州的清明上河图”。

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