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襄阳米公祠

旅游

走进襄阳米公祠

襄阳米公祠是纪念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祠字,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人称“米襄阳”,米芾擅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爱收藏,多才多艺,广通博贯,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宋徽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朗。能诗文,擅书画,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被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意。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米公祠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原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 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其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与蔡京、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体组成中轴为主体建筑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陈列有米芾及宋代大量的墨迹和石刻。拜殿、宝晋斋内悬挂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颠不可及”、“妙不得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等题词是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评价。中轴两侧为东、西石苑、苑内亭、台、榭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游鱼满塘。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着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这些书法精品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每年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到此参观弘扬了中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宣传襄阳创建文明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