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那么美,我带你去看看。

旅游

瑞昌那么美,我带你去看看。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下我的家乡,坐落在江西省北部的一个有情调的小城,瑞昌。

瑞昌,寓意瑞祥昌盛,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定居。于唐建中四年(783)始设赤乌场,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升场为县,定名瑞昌,历时一千余年均为县级建制。1989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瑞昌撤县设市,为江西省辖县级市,由九江市代管。瑞昌市辖区位于赣北偏西,长江中游南岸,北襟长江“黄金水道”,东邻九江,南接德安、武宁,西界湖北阳新,北与湖北武穴市隔江相望, 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史有“通衢”之称。全市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总人口45.6万(2012年),辖21个乡(镇、场、街道)。瑞昌居民共有18个民族,其中汉族398594人,占总人口的99.94%。

瑞昌是“中国青铜冶炼文化”发祥地,铜岭遗址是最早的世界采铜冶铜遗址,距今约3300年;瑞昌剪纸和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丰富多彩,交相辉映。[1] 中文名称瑞昌市(Ruì Chāng Shì) 外文名称Ruichang City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省九江市 下辖地区码头镇、白杨镇、南义镇等 政府驻地湓城街道赤乌东路 电话区号0792 邮政区码332200 地理位置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面 积1442平方千米 人 口456307人(2012年末) 方 言瑞昌话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峨嵋溶洞群,青山森林公园,赤湖,铜岭商周铜矿遗址,武蛟温泉等 机 场九江庐山机场 火车站瑞昌站 车牌代码赣G、赣M 行政代码360481 友好城市德国沃尔泽伦市 市委书记古小平 市 长罗文江 目录 1历史 2区划 3地理 4资源 ▪ 土地资源 ▪ 水域资源 ▪ 矿产资源 ▪ 植物资源 ▪ 动物资源 5人口民族 6交通运输 7经济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8社会 ▪ 医疗 ▪ 文化事业 9教育 10旅游 11民俗民风 12特产 13名人 1历史 编辑 县西有赤乌镇(亦曰瑞昌镇)。东汉建安年间孙权拒曹操于赤壁,使程普屯兵于此,时有“赤乌之瑞,瑞应武昌”。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年)置瑞昌县。寓祥瑞荣昌之意。 1989年撤县设市。1989年12月20日,民政部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瑞昌县,设置瑞昌市(县级)。现为江西省计划单列市。 1984年,设置码头镇,管辖原码头公社。

下面讲讲我的母校,瑞昌一中 :2012年投入620万元,完成27个农村校舍维修和安全工程,投入128万元,配置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新选聘30名教师充实基层一线,选派50名初中教师到农村小学援教,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1亿元,完成赛湖学校搬迁、五中搬迁、实验小学教学楼、城东学校综合楼、一中南大门等项目。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中考、高考综合成绩均名列九江市各县(市、区)第一。 瑞昌市有中小学187所,其中高中5所(其中公办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民办高中2所),初中15所(其中公办14所、民办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159所(其中公办158所、民办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瑞昌溶洞群, 瑞昌峨嵋溶洞群幽险奇特,规模宏大,被称为“江南第一洞”;青山省级森林公园天然丽质,景迹繁多,葱郁古朴,浑然天成,与庐山遥相呼应,堪称姊妹山。自古就是有名的道教圣地,也是休闲避暑的理想处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岭殷商铜采冶遗址,木枝护的采冶遗址,可以开发成集考古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老社洞有蛇狮、银丝两个洞口和四个大厅。厅内堆积物丰富,组成姿态万千的各种图案。洞中流水潺潺、石水相叠。第二个大厅的洞壁上,有一小洞穴,裂隙中有水流渗出,水洁流莹,沉淀出晶光铮亮的钟形乳石,附着于色彩斑斑的洞壁上,滴水声犹如洪钟响起,人称“峨嵋晚钟”。第二个大厅还有一处“孩童乐园”,又名“狮驼海豹”,酷似海豹的两块石头迭在一起,下狮上豹。第三大厅有两个分洞,呈三角形,内有滴水流出,在上部形成圆盾状钟乳石,缘有锥状乳石下垂,泻脱形成一座“莲台”。

“莲台”上有两根石笋,如同一两个圣僧面壁静思,人们称之为“莲台圣僧”。 名胜古迹有铜岭殷商铜采冶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良田寺遗址、峨嵋溶洞群、青山省级森林公园、赤湖等,历史上秦始皇登临青山巅,程普挥兵桂林岗,苏东坡题墨亭子山,李自成血战罗城坂。 11民俗民风 编辑 剪纸 瑞昌剪纸(4张)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瑰宝之一,瑞昌素有“剪纸之乡”的美誉。剪纸是开在瑞昌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1992年和1993年,瑞昌市先后被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授予“剪纸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光荣称号。[5] 采茶戏 瑞昌采茶戏,旧称茶灯戏,进入半班以后更名为采茶戏,民间俗称茶戏。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洪水横溢,江堤尽溃,灾民外出,逃荒而来的黄梅采 茶戏三角班,便在赣北又与瑞昌茶灯戏揉合一起,从而形成了瑞昌采茶民间小戏,后称采茶戏。

其还有不少的情歌,控诉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表白青年男女的爱情,并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这些民歌都是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丰富起来的。早于上世纪80年代初,瑞昌文化馆对全县的民歌进行了一次抢救工作--全面收集、整理并编成《瑞昌民歌集》,因而使瑞昌民歌得以传承和保护,成为宝贵的地方文化遗产。 丧葬习俗 老人临终,凡在外地的子女必须赶回家中,守候床前,谓之“送终”或“送老”。气息后则化纸钱,称烧“起身钱”。然后向亲友报丧,亲友则送以花圈、炮竹或现金等丧礼,并参加送葬。子女服孝,改戴黑纱或白花的居多,穿白孝服的渐少。机关单位职工去世,多由所在单位主持发讣告,举行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仪式。在市政府大力提倡下,城乡死者都由棺葬改为火化。但多数在火化之后仍土葬,只是棺木换成了骨灰盒。也还有些人将死者骨灰盒放置在棺木内土葬(这主要是原先已置办了棺木的)。 寿诞习俗 瑞昌民间盛行寿诞庆祝,年轻人谓“过生日”,老年人谓“做寿”。婴儿出生三天,即宴请亲友,谓之“做三朝”;一月再请亲友,谓之“做满月”;周岁亦如是,谓之“做周岁”。年轻人过生日还时兴外来风俗,唱祝生日歌、吹蜡烛、吃蛋糕等。老人到60岁时作兴做60大寿(此后每五年或十年做一次),邀请亲友聚会庆祝或合家欢聚,共吃长寿面,共饮长寿酒。旧时,晚辈要向寿星行拜寿礼,而今已少见。但晚辈送衣物孝敬老人,或在当地电视台为寿星点歌祝寿则常见。 嫁娶习俗 旧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包办婚姻的旧习早已消亡,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已成主流。旧时表兄妹近亲通婚习惯,今已不存在;而今远程婚姻相对增多。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与外地青年结为夫妻的已不少见。 民间婚嫁仍注重聘金、彩礼和嫁妆,且日渐讲究丰厚、豪华。嫁妆有彩电、冰箱、摩托车已常见,富户嫁女陪轿车、陪住宅的也开始出现。迎亲用花轿已罕见,用轿车迎亲、全程摄像者已很普遍。结婚新房装饰日渐讲究豪华,家具讲究高档,家电要求齐全。   

旧时新婚之夜盛行闹新房,除撒帐(爆米和枣、糖等)、祝贺词外,还用各种方式戏弄新人取笑,而今改旧习,讲文明,兴唱歌、跳舞。

瑞昌山药是家山药的一个优良品种,为瑞昌传统特产,据明朝隆庆年间《瑞昌县志》记载,山药当时就是瑞昌重要物产和药材之一,种植面积累5000余亩,产量6000余吨。 苎麻 瑞昌苎麻是优良的纤维作物,麻纺品具有轻、薄、挺、爽等优点,中国是世界苎麻主产地,产量占世界九成许,故苎麻有“中国草”之称。瑞昌种麻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全国优质麻生产大县(市)之一。】1923年瑞昌苎麻曾获东南亚博览会优质奖。种植面积5万余亩,原麻产量7500吨,江西三分有其一。主栽苎麻品种纤维可达到2300支,可作高档纺织原料。境内苎麻加工业可制精干麻和麻纱等初级产品,形成了6000吨的加工厂。 小山竹 小山竹是瑞昌传统产品,资源极为丰富,总面积14万亩,连片3000亩以上的山竹地块有八处。特别是淡竹林,面积达11.4万亩,占九江地区淡竹总面积的84%,居全省之首,堪称“淡竹之乡”,其中平均胸径达2公斤以上的淡竹面积6万亩,年创外汇10多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