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森林公园地处东莞市东南部清溪镇北部山地,属银瓶嘴山系,石马河水系。距清溪镇区3公里。清溪林场有关特色景点、珍贵植物:
1、壮观的黄茅田瀑布
黄茅田瀑布由连续两级组成,第一级落差约6米,下有深潭,深度3米,潭水清沏透明,在绿树掩映下尤显碧绿如玉。瀑如白练,注入潭中,犹如白练在潭水中浣洗。第二级落差近50米,形成宽有10米的断层石壁,由于瀑布毫无拦阻,直冲崖底,水雾四溅,雀跃而散。晴天观瀑,透过阳光水雾,升起七色彩虹,激情四起,惬意顿生,有“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之美。雨后观瀑,犹如银河倾泻,声若雷鸣鼓动,十里开外,咆哮犹在,有“疑似银河落九天”之势。没有中国第一大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的闻名遐迩,没有中国最具诗意的瀑布——庐山瀑布的历史人文,但黄茅田瀑布以其壮观的瀑流、奇特的瀑石、险峻的瀑壁傲立于园中,给游人带去精神上的洗礼、情感上的清濯。在这里,您可以领略瀑布铺天盖地的恢弘气势,体验瀑布震撼冲击的视觉感受,从此,您将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2、神秘的龙潭
龙潭水库水色湛蓝,水质良好,虽不能悉见潭底,但也尽显澄澈,还有神奇的潮夕现象。传说古时曾有一条龙藏于潭中,后来飞龙上天,留下此潭,故取名为龙潭。龙潭水库库面宽阔,林风吹拂,水纹迤逦;风停风过,碧水无痕。此时,借用李白那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来形容此库,浓浓画意得以淋漓尽致的诠释之外,丝毫不减诗句的无穷意境。丰水之季,储存水流,以解洪水之虞;干旱之时,利用水流,调蓄抗旱,具有莫大功劳。神秘的龙潭,静谧的卧于重山之间,滋养山林,润育草木,见证着青山长、林木盛。
3、险峻的峭壁
黄茅田瀑布旁,岩石断层处形成高60余米,宽50余米的石壁,石壁陡立近于垂直,断面平整有如刀切,仰视之,险峻非常;俯视之,不寒而栗。在这石壁之上,处处透着生机、冒着绿意,林木扎根于岩缝,顽强地生长着。一片、一棵、一丛、一撮,毫不示弱地争占石壁;直立、斜倚、横扬、下铺,毫不逊色地崭露锋芒。
4、奇特的双尾山瀑布
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顾名思义,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地区时垂直地跌落。在许多名山大川中,都会有瀑布,如庐山的庐山瀑布——我国最诗意的瀑布、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我国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乌蒙山脉的马岭河瀑布——我国最大瀑布群。而清溪园区里的双尾山瀑布,非起源于名山大川,也非著名于“之最”行列,但那酷似雌马臀部的山体外形,以及从中间凹陷处流落的白澈溪水,正面视之,一副雌马撒尿状,也是一番不同凡响地奇特、有趣。瀑布恣意地顺着山体两旁的石缝,流向外沿、抚过林木,让青翠更持久、让茂盛更葱郁。
5、短萼仪花
短萼仪花(Lysidice brevicalyx Wei.)别名麻忆木,属苏木科仪花属乔木,是省级保护树种,也是东莞名木之一,短萼仪花树高10-20米;圆锥花序长12-20厘米;花瓣呈紫红色,倒卵形,先端近截平而微凹;苞片和小苞片白色,阔卵形;萼裂片长圆形;能育雄蕊的花药长约4毫米,退化雄蕊8枚;子房沿缝线被长柔毛,有胚珠9-14颗。荚果倒卵状长圆形,长15-26厘米;种子7-10颗,近圆形,直径约2厘米。花期为4-5月;果期8-9月。短萼仪花分布在广东、香港、广西以及云南,生于海拔300-900米的疏林中。短萼仪花用途广泛,木材坚硬,是优良建筑用材;花多而艳丽,为优秀园林绿化树种;根、茎、叶可入药,具有散瘀消肿,止血止痛等作用。
6、禾雀花
禾雀花是国家二类保护植物,树龄超过30年才开花,花型酷似禾花雀。园区十二排山坑有一株禾雀花是东莞迄今发现的直径最大的禾雀花,直径达到25厘米。每年3-4月,连片的禾花雀树藤缠绕于古树周围,成串的禾花雀随枝条垂挂于山涧,有如万鸟栖枝,蔚为壮观,可谓“一藤成景”。近看这形如禾雀的禾雀花,花托似禾雀头,两旁各有一粒似眼睛的小黑点,接着拱起的花瓣是雀翼,正中长椭圆的一瓣,弯弓似雀背,底瓣后伸,为尾巴。这千万只“禾雀”栖息在林中浓荫处,如闻其声、如见其动、栩栩如生、跃然眼前。
7、奇特的爆石
所谓“爆石”,是由一大石沿中间垂直方向断裂而成,该大石高约5米,长、宽分别为7米、6米,一分为二,相距几十厘米,仅容一人通过。大石形态方正,古老朴拙。生于天地之间,立于层峦之中,吸收日月之光,享受星辉之华。看似无声无息,实则在以其宽仁无私的胸怀告知人们自然万物始于石。看似冰冷无情,实则在以其身上的岁月痕迹默默地传递着历史的讯息。传说古时,如来佛祖与赤脚大仙云游经过此地,见一大石石面平整,即在石上弈棋,这盘棋整整下了七七四十九天,赤脚大仙见久战不胜,恼怒非常,跺脚泄愤,将石蹬裂,从此,在大石身上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故又称仙弈石。该石以山为友、以林为伍、不卑不亢、不狂不傲,以水为朋、以风为伴、有情有义、有灵有性。走进清溪、走近“爆石”、感知文明、感受坚毅。
8、狮子岩
此岩石在林场东面边界中段山脊上,海拔652米,与山脚高差500多米,周围地势平坦,岩石立于其上形如狮,栩栩如生,故又称狮子岩。岩石之美,非片言只语能传递;岩石之活,非一朝一夕能概括。我们不是地质学家,不懂考究狮子岩的成因问题;我们不是艺术学者,无从推敲狮子岩的美学价值;我们只需从自己的角度去窥探去领略狮子岩的威严锋芒。狮子岩美丽的本质和刚烈的气息,征服了高地万物,迎风挺立在这巍巍山脊之上,与云彩同生、与阳光共舞。狮子岩,普通而又不凡的气质,将永存于人们视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