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
唐山境内地层层序较多,太古界与元古界主要出露于北部山区;寒武、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开平向斜两翼;石炭、二迭系绝大部分隐伏于南部平原区;少量侏罗系出露于迁安县的莲花院及贯头山一带;第三系见于迁西县城以南的新庄—尹庄一带并深埋于丰南县胥各庄—滦南县长凝一线以南地区;第四系极为发育,分布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5,形成广阔的山前倾斜平原。
在大地构造上辖区处于中朝准地台燕山裙皱带东段南缘与华北拗陷区黄骅坳陷的交界地带。按地质力学观点,属于纬向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三者的交汇部位,构造状态颇为复杂。燕山运动塑造了辖区的主要构造骨架,在经历了喜马拉雅运动强烈的构造分异之后,晚第三纪以来,北部继承性上升,南部继承性下降。在南北差异升降的同时,全区发育许多新生代断裂,在覆盖区绝大部分为高角度正断层。如早第三纪活动、晚第三纪开始相对稳定的胡各庄断裂,晚第三纪及第四纪继承性活动的韩家庄南断裂,以及第四纪活动性好的韩家庄—沙河驿断裂、陡河断裂等。
唐山自太古界开始,特别是新生界以来,北部蒙古高原和燕山山地强烈上升,南部平原渤海地区相对下降,构造差异运动幅度不断加大,在内外应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现今地貌的基本轮廓。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式下降。北部多山,盆地相间分布;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和西部为滨海低平原。就大地貌单元划分,唐山全境可概括为山地、平原两大类。大致以玉田、丰润、滦县3县县城连线,即海拔50米等高线(黄海高程,下同)为界,以北为山地、丘陵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5%,以南为平原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5%。
市区(除新区、芦台、汉沽农场外)北部奥陶系灰岩残山出露地表,呈北东方向分布,西南部为松散的第四系冲洪积层。陡河从北东向流入,经市区由北向南注入渤海。陡河东岸、东缸窑一带地势较高,海拔23.4-45.5米。东南、西南部较低,海拔15-20米。
唐山市境内地貌可分为燕山山地丘陵区与滦河平原区两大地貌区。
气候特点
唐山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风多雨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多旱。回暖快,一般年份3月下旬闻初雷。夏季高温高湿,雨水集中,多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秋季多晴好天气,气温变化大,降温快,风速小,空气清爽。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干燥,降水稀少,盛刮西到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