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
唐山市境内现存长城系明代所建,由秦皇岛市卢龙���刘家口进入迁安县徐流口村,行经迁西县北部至遵化县东陵乡植门子口,进入天津市蓟县。在境内共长221.9公里,主要由城墙、敌楼、关隘、烽火台组成,全为砖建。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完整部分只剩下几十公里。原有敌楼554个,现存有形迹的只有140个;原有冷口、潘家口、罗文峪、马兰关等29处关隘,现只存遗址;多数烽火台毁坏。建国后特别是文物保护法颁布后,对长城加强了保护,遵化等县还集资对某些段落的城墙进行了修复。
清东陵
位于遵化县马兰峪境昌瑞山下,西距北京125公里,是清朝统一全国后所建的两个帝后陵墓群之一。陵区东起马兰峪,西至黄花山,北接雾灵山,南有天台、烟墩两山相对峙。天台、烟墩之间自然形成的出人口称龙门口(又名兴隆口)。陵区南北长约 125公里(越过长城,向北伸延) ,东西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是国内现存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帝王陵寝建筑群。陵内从163年葬入顺治帝起,到1935年葬人同治帝最后一位皇贵妃止,历时272年,共葬着清代帝、后、妃、嫔、福晋、格格等157人。其中帝陵有: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 (同治) 5座;后陵有:昭西陵(孝庄文皇后即顺治之母)、孝东陵(孝惠章皇后即顺治之后)、普祥峪定东陵(孝贞显皇后即慈安)、普陀峪定东陵(孝钦显皇后即慈禧) 4座;妃园寝有:景陵妃园寝、景陵皇贵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5座;另外在马兰峪东还有公主园寝一座。陵区内各陵建筑规制、布局均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建筑最为完整壮观。从正南龙门口进入陵区,直到陵寝宝顶,有一条长5公里多、宽12米砖石铺砌的神道,两旁建筑气势雄伟,入口处是5间6柱11楼的石牌坊,往北过大红门是高达30米左右的重檐九脊神功圣德碑楼,楼外广场四角各有华表1座。过了影壁便是18对石像生,均用整块巨石雕成,数量为所有帝陵之首。再往北过龙凤门,有神碑亭、石孔桥、朝房、住房、神厨库。进隆恩门有隆恩殿及东西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明楼和宝顶、地宫。孝东陵在孝陵东侧,葬着顺治帝的皇后及妃嫔共29人。景陵在孝陵东南1公里处,康熙十五年(1676)仿孝陵而建,神德、神功碑于亭内并排,一碑满文,一碑汉文,记康熙帝的文治武功。神道旁石像有文臣、武将、马、象、狮5对,康熙帝的孝诚、孝昭、孝懿、孝恭4位皇后和敬敏皇贵妃先后葬于此陵地宫。裕陵在孝陵西侧胜水峪。乾隆八年(1743)始建,规模似景陵,比景陵豪华。地宫雕刻精湛,图文华美,是一座石雕艺术宝库。地宫内放置乾隆帝棺柩,两侧葬有2位皇后,3位皇贵妃。定陵在陵区最西部的平安峪,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因地势陡直,石像生、神道、碑亭等建筑均层层叠落在一条直线上。定东陵在定陵以东1公里处,是咸丰皇帝的慈安、慈禧两后陵寝,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五年(1879年)。慈安陵耗银265.5万两,慈禧陵耗银227万两,后慈禧陵又重修,仅3个殿堂贴金装饰一项就耗叶子金4592两,其装饰之豪华,在京中的紫禁城也少见。定陵妃园寝在定陵与定东陵之间的顺水峪,葬有咸丰帝的15位妃嫔。同治帝的惠陵在景陵东南3公里之双山峪,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 ,规制与定陵相似。惠陵妃园寝在惠陵西侧,光绪二年(1876年)始建,葬着同治帝的4位皇贵妃。昭西陵在孝陵正南5500米之大红门外东侧,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 ,葬着顺治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