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植被

旅游

珙县——植被

保留植被较好的是珙县最南端海拔1300—1500米四里坡大雪山山梁一带的原始林区,面积1300多亩,乔木层均为500年以上的榉树、飘耳木、珙桐树组成,林下为散生罗汉竹和蕨类,植被保存完好。全县其它天然常绿阔叶林都为次生植被,在不同海拔地区有小块零星分布。自1974年开展大面积造林以来,常绿阔叶林种类、数量有所增加,但都采取和常绿针叶林混交或小片纯林栽植,主要树种有香樟、红椿、千丈、酸枣、泡桐等,全县均有分布。
常绿针叶林以暖性针叶林为主,由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火炬松林及柏木林等组成,主要是人工植被。杉木林: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中低山和丘陵区,属亚热带次生性(包括人工栽植)常绿针叶林。成熟林、近熟林面积较大,在全县分布广,除人工营造的针叶林基地,其它属零星分布,散生在马尾松、毛竹和常绿阔叶林之中。常绿针叶林中,杉木林是面积最大的树种,占其它常绿针叶林树种95%,是珙县优势种群落。
竹林是一种常绿植物群落,是珙县植物资源的一项优势和产业。竹类除罗汉竹、刺竹分布在1300米以上四里坡林区外,其它竹类在全县都有不同数量的分布。毛竹林:是珙县主要经济竹林,属人工和自然植被,在全县海拔400-800米低山和丘陵地带都有分布,全县集中的主要产区在珙泉、底洞、陈胜、孝儿、保平、洛表、石碑等乡镇。慈竹林、黄竹:是珙县重要经济竹林之一,多分布于溪河两岸及丘陵山鹿地带,属人工和自然植被。慈竹是珙县竹类中属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优势群落,全县各乡镇都有不同数量的分布,集中的主要产区是:王家、石碑、曹营、上罗、下罗、孝儿、仁义等乡镇。
灌丛多为各类基带植被经多次砍伐形成的次生植被类型。珙县灌丛分布零星,不同的海拔均有不同的树种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以铁黎巴为主;低山、丘陵地带以白栎、盐肤木、马桑为主;中山地带地山茶、盐肤木为主。草丛有山地疏林草丛、灌木草丛和山地草丛,多属森林或灌丛反复砍伐或火烧,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日益瘠薄,生长环境趋于旱化所形成的次生类型,也是珙县荒山、荒坡一种不稳定的植被类型。山地疏林草丛分布于丘陵和部分中山地间,草地呈零星状,以疏林与林下草丛构成。山地灌木草丛分布于低山、中山地区,草本层以禾本科的白茅、莠竹、水竹叶、地瓜藤等;山地草丛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上的低山、中山地区,是一种次生性草地类型,生长环境较干燥,草群组成简单,以偏旱的禾本牧草为主,如白茅、细柄草、野苦草、莠竹、地瓜藤、狗尾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