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旅行路线图(三)

旅游

徐霞客旅行路线图(三)

据《粤西游日记四》,崇祯十年十二月十一日至十八日,徐霞客为了带走朋友静闻的骸骨,带病在南宁府与恶僧交涉,十九日离开南宁,北出昆仑关,经南丹卫治三里城(今上林县境),抵庆远府(今宜山县),转往西北,经河池州(今河池县)、南丹州(今南丹县),于崇祯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出广西。在三里城停留五十天,遍游韦龟岩、独山岩、小独山、青狮岩、白崖堡岩洞、琴水岩、佛子岭等名胜;在庆远府停留二十三天,遍游会仙山诸洞、龙隐岩、九龙洞、三门岩、观岩,登多灵山。经河池州游狮子洞、北山。

据《黔游日记一》,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三月二十七出广西,进入贵州下司,往北经独山州(今独山县)、都匀府(今都匀市)、麻哈州(今麻江县)、平越卫(今福清县);转西经新天卫(今贵定县)、龙里卫(今龙里县)、贵阳府(今贵阳市),然后绕道广顺州游白云山,过平坝卫(今平坝县),再西经安顺府(今安顺市)、镇宁州(今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索岭守御所(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四月二十四日抵北盘江东侧的永宁。沿途主要游览的名胜有:杨宝山、古佛洞、白云山、双明洞、白水河等,白水河瀑布即今黄果树瀑布,为我国最大的瀑布。
据《黔游日记二》,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过盘江桥,往西经安南卫(今晴隆县)、新兴所(今普安县)和普安州(今盘县特区),五月初九到达贵州最后一站亦字孔驿。沿途主要游览了北盘江上的铁索桥、晴隆威山的三明洞、普安的观音洞、盘县特区的碧云洞和丹霞山;还考察了南北盘江的源流。

《滇游日记一》为徐霞客由黔入滇之后最初八十七天的游记,于清顺治二年(1645)的变乱之中毁于火。这一段游踪,可从《游记》其他部分透露的信息作大致的概括:崇祯十一年五月初十日由滇南胜境关入云南,过平夷卫(今富源县)、交水(今曲靖市西平镇),然后往南沿南盘江以船行为主,抵曲靖府、越州卫(今曲靖市越州)和陆凉州(今陆良县),沿途沐石堡温泉,游览陆凉西部的石门(今乃古石林)胜景,再经嵩明州(今嵩明县)南部的杨林,抵云南省城(今昆明市)。在昆明游太华山,写《游太华山记》和《滇中花木记》;然后从滇池东岸往南,经呈贡、晋宁、江川等州县,至通海县有秀山,再南达临安府(今建水县),考察泸江源。七月十五日在石屏;八月初一日游颜洞,写《游颜洞记》。继续往东到阿迷州(今开远市),转北经弥勒州达广西府(今泸西县),途中写《随笔二则》。为了体例的整齐,现在一般将上述四篇文章作为《滇游日记一》。

据《滇游日记二》,崇祯十一年八月初七日,徐霞客在广西府(今泸西县),考察南盘江;然后往东北经师宗州(今师宗县)、罗平州(今罗平县),到贵州的黄草坝(今贵州兴义市);八月二十九日复人云南。

据《滇游日记三》,崇祯九月初一日,徐霞客从云南东界今富源县的笔冲起程,途经亦左县(今曲靖市西平镇)、寻甸府(今寻甸县)、嵩明州(今嵩明县),二十九日达昆明东北郊的三家村。这次横穿滇东,为了尽量不与原来走过的路重复,多取间道小径或人迹罕至的山区,沿途洗沐了石堡温泉,游览了东山寺、宗镜寺、法界寺、翠峰山寺。还考察了车湖、嘉丽泽等高原湖泊及滇池主要水源--盘龙江源,写成《盘江考》。

据《滇游日记四》,崇祯十一年十月初一日,徐霞客第二次来到昆明,结交了唐大来、吴方生、阮仁吾、唐玄鹤、张调治、张石夫、周恭先、金公趾、马云客、阮玉湾、阮穆声等一批滇中名士。在昆明,环游滇池一周。从南郊南坝乘船,横渡滇池,到安江上岸,绕经晋宁、昆阳、安宁等州,取道草海湖堤,从西郊夏家窑和土堆回城,沿途游览的主要景点有:白鱼口、天女城、金沙寺、石将军、牛恋石、龙王堂、石城、安宁温泉、曹溪寺、进耳寺、棋盘山等;滇池之外还游览了西北郊的筇竹寺、海源寺上洞和中洞、妙高寺、沙朗天生桥、富民河上洞等。十一月十一日抵达武定府(今武定县),此后缺十九天的日记。季梦良整理游记时曾询问当日随徐霞客同行的仆人,得知徐霞客曾在武定留憩数日,遍阅武定诸名胜。后至元谋县,登雷应山,见活佛,为作碑记,穷金沙江。然后出官庄,经大姚县、姚安府、姚州而达鸡足山。

据《滇游日记五》,因同行的顾行病弱,徐霞客十二月初在元谋县官庄茶房滞留数天,初六启程,往西经大舌甸、水井屯、仓屯桥等村到大姚县;再往南经龙冈卫到姚安府;再往西南经弥兴、普溯、云南驿到洱海卫(今祥云县);转往北经宾阱的宾居、州城附近及牛井,二十二日到达鸡足山。途中在大姚游妙峰山德云寺,作《宿妙峰山》,诗云:"路织千山积翠连,穷边欲尽到天边";在姚安游览活佛寺、清莲庵;在祥云游览水目山、清华洞、九鼎山;并登鸡足山绝顶观日出。除夕夜,住在万山深处的僧房,凭窗看熠熠星光下朝山进香者彻夜荧然不绝的火光,徐霞客感叹:"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
据《滇游日记六》,崇祯十二年正月,徐霞客遍游鸡足山上诸胜景,考察山形地貌,搜寻清泉、悬瀑、陡崖、奇树、静室,了解诸寺渊源,抄录碑刻,寻访遗迹。还记载了正月十五观灯、人工喷泉、架桥渡水等活动以及僧侣们的日常生活情形。正月二十二日应木增的邀请离开鸡足山赴丽江。途经中所屯、北衙、西邑、松桧、辛屯、冯密等地,从南往北,穿过鹤庆府,沿途游览腰龙洞、鸡鸣寺等名胜;再往北经七和,过邱塘关,二十五日抵达丽江府,二十九日在解脱林受到木增的隆重迎接。

据《滇游日记七》,崇祯十二年二月最初的十天,徐霞客受到木增的盛情款待,他为木增整理编校文稿,为其《山中逸趣集》写跋,并辅导木增儿子的学习。二月十一日离开丽江南下,经鹤庆,游青玄洞及鹤庆的龙潭群;再往西经汝南哨、山塍塘,十四日抵剑川州,遍游金华山上的土主庙、天王石、玉皇阁、三清阁、玉虚亭、崖门诸胜;十八日抵浪穹县(今洱源县),游茈碧湖、九台温泉及佛光寨,直至月终。

据《滇游日记八》,崇祯十二年三月初,徐霞客到浪穹县南部的凤羽坝子停留七日,登鸟吊山,游清源洞,欣赏白族的种种风俗人情。初九离开浪穹,往南经邓川州(今洱源县南部)赴大理府,沿途游览欣赏普陀崆温泉、邓川西湖、油鱼洞、蝴蝶泉、"十里香"奇树、古佛洞、清碧溪及大理石等等;三月二十日离开大理,过下关,往西经漾濞街、永平县,途中攀登苍山西坡的石门,登宝台山,考察澜沧江铁索桥及炉塘的红铜矿;二十八日抵平坡,进入永昌府(今保山市)。
据《滇游日记九》,崇祯十二年四月初十,徐霞客离开永昌府西行,途经怒江、高黎贡山、龙川江桥,十三日抵腾越州城;后来经顺江、固栋、南香甸、界头、瓦滇、曲石等游腾越北境。腾冲是徐霞客一生游历最西的地方。

据《滇游日记十》,崇祯十二年五月,徐霞客主要游览腾冲南境,途经绮罗、团山、杨广哨、半个山等地,最南至马鹿塘一带,游览范围达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境。十九日离开腾越州东返,六月份都在滇西重镇永昌,遍游附近胜景。在整个《游记》中,有关永昌的记载最多。据《滇游日记十一》,崇祯十二年七月,徐霞客游历了一般人很难涉足的永昌西北境,经虎坡、大寨、松坡、蛮边、北冲、清水关等处,游览了水帘洞瀑布,并登上高黎贡山东坡的石城。二十九日离开永昌南行。关于永昌,除了《游记》之外,还有《永昌志略》和《近滕诸彝说略》等专文。

据《滇游日记十二》,崇祯十二年八月初一日,徐霞客从小猎彝起行,往东南经枯柯新街、右甸(今昌宁县)、锡铅、顺宁府(今凤庆县)、鹿塘达云州(今云县),再回顺宁府,往北过澜沧江和黑惠江进入蒙化府(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转东过龙庆关到迷渡(今弥渡县),再往东转北,经过洱海卫(今祥云县)、荞甸、宾川州,于二十二日回鸡足山。

据《滇游日记十三》,崇祯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十四日,徐霞客在鸡足山一边治病,一边搜集资料,考察地形,并继续游览水帘洞瀑布、山脊灵泉、崖半洞穴等地;九月十五日以后,受木增邀请,修撰《鸡山志》。现存日记至九月十四日止;《鸡山志》留存至今的只有《鸡山志目》和《鸡山志略》一、二。另有《丽江纪略》、《法王缘起》和《溯江纪源》(又名《江源考》),当写于此时或稍后。徐霞客在鸡足山赠妙行诗两首的原件现存云南省博物馆,是徐霞客流传至今的惟一手迹。崇祯十三年正月,徐霞客已"两足俱废"、心力交瘁,木增派人护送他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