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风陵渡(二)

旅游

“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风陵渡(二)

交通

风陵渡镇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这里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三河交汇(黄河、渭河、洛河)、三省交界(山西、陕西、河南)、三路共通(铁通、公路、水路)、三桥飞架(铁路桥、公路桥、高架桥),是山西省的南大门,是通往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和中原大地的咽喉要通,是国际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今天以其“淘金之地”,倍受商家青睐,成为黄河金三角的一颗璀璨明珠。

风陵渡有两个景点,便是著名的两座大桥了和65度黄河弯了,铁路大桥(武警把手)和公路大桥(江泽民题辞),中国唯一有两座大桥的镇。

行政建制

风陵渡镇共有59个行政村(自然村),69998人,110924亩耕地,12600亩河滩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1998年被国家确定为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主要行政(自然)村:高家村、姬家村、东章、西章、西太阳、东太阳、西柏台、东柏台、三焦村、北曲村、候风村、汉渡村、王辽村、焦芦村、赵村、田村、西阳村、华望村、田上村、堡子村、芦王村、西王村、东王、七里村、阳贤村、中瑶村、王范村、六管村、上阳村、晓里村、南节义、北节义、匼河村、谭郭村、凹里、八户、五一、谢家坡、陈家坡、古伦等。

经济发展

近年来,风陵渡镇党委因地制宜,变生态劣势为种植优势,在沿山沿坡一带发展花椒生产,建立五万亩花椒生产基地。同时,举办花椒生产技术培训班提高管理水平,并建设华北最大的花椒贸易市场;在沿滩一带发展芦笋生产;积极实行订单农业,完善与香料厂签订的香紫苏订单1000多亩,与联侨签订青刀豆、芋仔订单1000余亩,与外商签订的韩国梨订单1000余亩;着力发展优质杂粮、干鲜果、蔬菜、红薯等具有特色的比较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重点发展牛、羊养殖,稳定猪、鸡等短线生产,适度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特种动物养殖。

在发展乡镇企业中,依托地处山西南大门,三省交界的地理优势资源、产品原料优势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在镇办企业内部,大力调整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把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生产体系作为镇办企业的主攻方向,组建五大集团,即建起了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蔬菜加工厂销售集团;集饲料厂、种鸡厂、罐头食品厂为一体的畜牧加工企业集团;集苹果、鲜桃、红杏、青枣为一体的果脯、果汁加工销售集团,集芦笋、牛蒡、小杂粮生产、收购加工为一体的食品加工开发集团。此外,钢木制品厂、食品加工厂、面粉厂、造纸厂、纸箱厂、印刷厂等经过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年产值达2亿多元,占全镇经济总产值的30%。镇政府还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增强乡镇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目前,全镇共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340个,其中预制厂8个、制砖厂118个、建筑队14个、汽车运输队1126个、养鸡500只以上的专业户300多家,各类专业村占全镇总村数的60%,各类专业户占全镇总农户的50%。

区情概况

风陵渡是山西的南大门,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处,是东部的后门,西部的前门,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1992年,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山西省风陵渡经济开发区,这是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山西省首批设立的四个开发区之一。在风陵渡设立省级开发区,主要是依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招商引资,打造经济板块,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为风陵渡镇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88.5平方公里,规划近期(2005年)人口4.5万人,建设用地7.06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人口12万人,建设用地17.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