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的海
我见过不少的海。每见到一处的海,我总在想,这里的海和别处的海有什么不同。到了秦皇岛,我以为这里的海文化底蕴深厚。
看秦始皇入海求仙处,这里海阔天高,沙软潮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的确到过秦皇岛一带,亲自在这里送方士卢生入海寻找两位古仙人羡门、高誓,从此,秦皇岛的名字就传开了,而最早的实物便是明代成化年间在秦皇岛立的一块石碑,上书有“秦皇入海求仙处”。我随着秦皇瞩目的海面望去,不见什么仙山,只有蓝天、碧海、波浪、海鸥、航船……公元207年,曹操征讨乌桓途中,登临碣石,挥鞭策马,击节马鞍,慷慨高歌,留下千古绝唱《观沧海》,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等人都到过秦皇岛海边,留下了诗篇,但都不及曹操的气魄、气势。
老龙头是万里长城东端的起点,独立于波涛汹涌的海中,为别处所未见;澄海楼观海,更是风光独具。澄海楼建于明代末年,大学士孙承宗为此题了一块匾额:“雄襟万里”,非常恰当。清代的皇帝不少登临澄海楼,尤以乾隆最多,40年到过5次。在澄海楼上有他的御笔匾额“澄海楼”“元气混茫”和一副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乾隆喜欢题字,在全国的风景名胜中到处可见。他的字圆润流畅,没有火气,这需要经过几十年的修炼。乾隆每登临一次都留下诗作,差不多都是凭吊怀古。
文人墨客来到秦皇岛的也很多,他们面对大海,抒情言志。徐志摩《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算得上一篇有影响的散文。他经历了与林徽音在英国相爱、回中国失恋,与妻张幼仪婚变、家庭不容的境遇以后,于1923年8月11日来到北戴河避暑,居住了8天。他欣赏大海的美景,觅得难得的寂寞、安静,独坐冥想他逝去的时光,有生命初度的怒潮,更有残缺的贝壳,是梦是真,均不需辨问。大海使他忘却苦恼僵瘪的人间、纷争互杀的人间、庸俗卑琐的人间、自觉的失望的人间,就可暂时忘却他自身种种的天真、希冀、觉悟、寻求、乐观与悲观、启示与彻悟、幸与不幸……北戴河大海的美并没有能抚平他心灵的创伤、空虚,到头来仍然是幻灭、空灵。
杨朔的《雪浪花》也是写的秦皇岛的海,那是曾经令很多文学爱好者一时倾倒的美文。
1954年2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了中共七届四中全会,这年夏天,他写成了《浪淘沙·北戴河》,吟出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激昂诗句。秋风依旧,往事千年,人间巨变,豪情满怀,诗句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也使人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
晚饭后漫步,不知不觉又到了秦皇入海求仙处,在离岸边有几十米的海中有块碑,水泥的通道可容几人并行。我身立海中数十米的碑前,只见大海茫茫,此时的我,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岸边高耸的信号灯灯光的照射下,看到不远处,浪涛滚滚,浪花飞溅。那浪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世上有这样的花么!一个人的生命之花可能这样么!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发明出秦皇寻找的长生不老药,但只要你将生命投入到人民大众事业的大海中去,你的生命就将得到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