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瓶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23.5平方公里,是东莞市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主峰银瓶嘴海拔898米,为"东莞第一峰"。这里层峦叠嶂,碧水萦绕,溪谷幽深,竹木苍翠,鸟语花香,山上终年云雾缭绕、云雨变幻万千,素有"小九寨沟"之美誉。银瓶山森林公园划分为谢岗、清溪和樟木头三大片区。清溪片区既有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的东莞第一瀑;又有藤垂悬崖、深荫翳日的杨桥景区;还有怪石嶙峋、姿态万千的紫烟阁以及爆石奇观等景点。谢岗片区有挑战极限的"步云梯"登峰险道;又有处处碧水常流、奇石林立的"五道将军"亲水步道;还有历经沧桑、神秘莫测的观音坐莲千年古道。
公园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500-2400mm,雨量集中在4-9月,年平均气温22.1℃。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雀鸟天堂"。除有穗花杉、三尖杉、华南五针松、短萼仪花、禾雀花等特色各异的植物群落以外还有穿山甲、琴蛇、猫头鹰、野猪等各种野生保护动物。到目前为止,共发现植物1500多种、鸟类90多种。
紫烟阁 折叠
紫烟阁座落于有东莞第二高峰之称的爆石山顶,海拔818m。其名称因李白诗句"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而来,与黄茅田瀑布遥相呼应。因海拔较高,爆石山顶时而云雾缭绕,时而晴空万里,真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紫烟阁周围怪石嶙峋,姿态万千,有浑自天然的"天马回头"、"蟠桃拜寿"等象征吉祥的石景,形状逼真,堪称鬼斧神工。相传此处是吉祥物麒麟的诞生之所。
黄茅田瀑布 折叠
有"东莞第一瀑"之称的黄茅田瀑布位于黄茅田山顶的峡谷中,瀑布口海拔约为310米。"银山景胜,清溪流 长"的美誉正是源于此景。黄茅田瀑布落差过百米,溪流经陡峭的断崖飞落直泻深潭,恰似一巨大银练,高悬于峡谷之上。
黄茅田瀑布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碧水长流。四季景色各有不同:春天凌草泛青,山花吐艳,瀑布四周犹如镶起五彩缤纷的花边;夏天激流如蛟龙,排山倒海;秋天山峦铺金,层林尽染,高挂的银帘雾气冲天;冬天琼珠闪闪,玉液潺潺。
仪花胜景 折叠
短萼仪花(Lysidice brevicalyx Wei.)别名麻忆木,为苏木科仪花属乔木,是省级保护树种,也是东莞名木之一。树高10-20米;圆锥花序长12-20厘米;花瓣紫红色,花期为3-5月。分布在广东、香港、广西及云南,生于海拔300-900米的疏林中。用途广泛,木材坚硬,是优良的建筑用材;其花多艳丽,为优秀园林绿化树种;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散瘀消肿,止血止痛等作用。
银瓶山森林公园的短萼仪花群于2008年被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专家鉴定为目前全国同类群落中面积最大的种群,分布面积约有5000亩,主要集中分布于杨桥景区。每年花期3-5月,艳丽的紫红色花漫山遍野,蔚为壮观。"仪花烂漫"成为公园的一大美景。
润楠滴翠 折叠
爆石山的润楠树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米一带。楠木树四季常绿,高大挺拔,胸径最大的有1米多,最高的树达20米,树龄有数十年至上百年不等。每当春天来临,润楠树会长出粉红色的嫩叶和白色的聚伞形花序,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娇艳无比。
据传铁拐李与赤脚大仙对弈于爆石山上时,因赤脚大仙情急跺脚,大石应声而裂,铁拐李的拐杖也被震落在附近的山上,拐杖有灵性,见此地风景优美,不忍离去,便落地生根,从此开枝散叶,形成了这漫山遍野、苍翠欲滴的楠木群落。爆石山上有一株形如拐杖的楠木古树,高大挺拔,据说便是当年铁拐李的拐杖所化。
禾雀争鸣 折叠
禾雀花(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为蝶形花科藤本植物,又名白花油麻藤,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禾雀花每年3-4月开花,簇串状花穗,直接生长在藤蔓上,其花五瓣,多白色、淡绿色,也有粉色、紫色,甚至紫黑色,每朵花花形酷似一只雀鸟,吊挂成串,每串三五十朵不等,串串下垂,有如万鸟栖枝,神形兼备,更似成群结队的禾雀满天飞舞,风姿绰约,十分迷人,颇具观赏价值。每年3-4月,连片的禾雀花藤缠绕于古树周围,成串的禾雀花随枝条垂挂于山涧,可谓"一藤万景"。这成千上万只"禾雀"栖息在溪谷林中林荫深处。
南方波鱼 折叠
南方波鱼出现于距今6500万年-2300万年的老第三纪。素有"银瓶山活化石"之称。
金蟾吐丹 折叠
话说当年观音菩萨在银瓶山清修期间,不小心打洒了羊脂玉瓶,惊醒了一只已练成金丹的蟾蜍。蟾蜍抢上前想争喝玉露,刚好被观音菩萨发现。观音菩萨见蟾蜍精不思进取,想不劳而获,便捏起玉指一点,一道金光直刺金蟾。好可怜,这只修练了几百年的蟾蜍精"哇"的一声,吐出了金丹,变成了今日银瓶山半腰上的金蟾石,蟾蜍精吐出的金丹挂在了银瓶山半腰上的峭壁上,风吹雨打,变成了一块石头,摇摇欲坠。
清心台 折叠
清心台是杨桥探幽最高的一个景点,这里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溪流潺潺,鸟鸣啾啾,因其地处三水交汇之处,溪谷常常雾气弥漫,置身其中使人感觉恍如"世外桃源"。木栈道是此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全长50米。相传古时曾有道士在此修行,凭着得天独厚的修炼环境,经得高人"欲成正果必清心,去浮华,除杂念,感悟生命,心达空灵"的指点及自己的潜心修炼,终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后人因此将此地命名为清心台。
明清古梯田 折叠
在银瓶山森林公园清溪片区的密林中,保存着数量众多的古梯田,分布最为集中的地点在杨桥坑和爆石山一带。古梯田层层叠叠,由山脚一直绵延至山顶,在丛林中若隐若现,堪称森林公园的奇景。据专家考证,这些梯 田为明末清初时的客家人所建,主要用来种植油茶和茶叶。梯田是用石头一块块垒起来的,依山而建,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多为水平走向,而在陡峭的地方,梯田的走向与地平线普遍成15度角左右,这种砌法,使梯田与山体的咬合力更大,更能抵御雨水和山洪的冲刷。古梯田虽然已经历经数百年的风霜,却保存完整,古韵犹存,是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古梯田是农耕文化的奇迹,也是文化与自然的巧妙结合,它充分体现了清溪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先祖们留下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