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最大自然生态旅游基地——历山风景区(二)

旅游

山西省最大自然生态旅游基地——历山风景区(二)

皇姑幔

皇姑幔位于垣曲县历山镇国家级历山自然保护区内。包含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和众多奇峰、秀瀑、幽谷、怪树等自然景观。主峰皇姑幔,海拔2134米,为历山第二高峰,相传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生活起居的地方,因时常云雾迷漫、形若幔帐而得名。沿舜王当年奔赴历山舜王坪的曾经之道——钥匙沟循路而上可登上幔顶,北望舜王坪,西俯七十二混沟(原始森林),南观锯齿崇山32个雄伟山峰,东望云蒙山。

猕猴源

猕猴源位于垣曲县东北部与阳城县的交界处,北与沁水西峡景区相通,东与阳城毗连,西与历山舜王坪主景区相邻,东距晋城市105公里,南距洛阳市230公里,西距运城市180公里,北距临汾市200公里,总占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是历山风景区特建的历山珍奇动植物观赏园。园内有千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条猕猴,以及百十种珍贵的历山野生植物如连香树、山柏树,西峡河是娃娃鱼的栖息地。

白云洞

景区包含白云洞、七星潭洞、小天潭等溶洞。洞内已开发游程千米。代表景观有童子迎宾、神龟探海、玲珑宝塔、江南小景、石莲花、猴子送客等。白云洞内的穴球是国内发现最大的穴球,洞外设有森林浴休息区,野趣茶座、逍遥吊床、休闲帐篷等。

下川

被列入《中国大辞典》的下川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二万四千年至一万六千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以细石器为主要特征的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以历山下川为核心,纵横二三十公里的山岳地带,面积4.8万公顷,以下川富裕河东岸地层保存最完整。经科学家测定距今1.6——2.3万年。下川文化遗址的细石器,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为细石器工艺传统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主要的科学依据和资料。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下川人将复制一批古人类的生活,生产场所,古人类出土文物展览,建历山博物馆、动植物繁殖场,供游人观赏和游览。

庙会

垣曲舜王庙庙会就是虞舜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庙会分祭奠、祈福、娱乐、商贸、巡会等步骤,在巡回的路途中,所经村庄备有荤、素之别的斋饭。逢年过节,前来求神祈福的人络绎不绝,庙会香火不断。

舜王祭祀

在垣曲县以古负夏(今历山镇同善村)为中心,围绕虞舜传说形成了一个密集性虞舜文化圈,广大民众对虞舜崇拜莫至,以各种方式进行祭祀。据文献资料查证,在汉、唐、随、元朝时期,同善村就有重修虞舜庙记载,总占地30余亩,房屋约二十余间之多,院内有120余通碑林。那时候,每逢清明时节,村里就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明时,在负夏城虞帝庙祭祀大典除了拜神祈福等祭祀活动外,还有各种商贸活动,同时还有舞龙、狮子舞、高跷、旱船等文艺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这一天,周边数十个村子,以及阳城、翼城、绛县等地及河南渑池、新安、济源等地的信男信女们都会参加祭祀大典。清朝中叶,舜王祭祀大典达到鼎盛时期。据虞帝庙碑碣记载:在民国之前官府免除帝舜故里附近8个村的粮赋差役,以保证祭祀费用。每逢清明,附近8村的村民就会鸣锣击鼓,自发云集虞舜庙,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盛会,同时还聘请戏班助兴。前来参加祭祀的香客来自沁水、翼城、绛县、渑池、济原、新安、洛阳等地。新中国成立后,舜王祭祀活动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