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西北部的白崖山群中,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香严寺恰居中间。香严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本是南阳慧忠的道场,后在此建长寿寺,唐宣宗为了逃避唐武宗的迫害,曾在寺内避难,剃度为弥。自唐代宗颁旨敕护之日起,1986年,香严寺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初,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唐代之后,香严寺曾两度复兴。第一次在明永乐年间,皇帝恩准重建淅川香严寺,规模宏大,田产万顷,唐代“万顷香严寺”美名失而复得,号称“十方长寿大香严禅寺”。这时的香严寺,有寺僧500余人,“为中州诸山之冠”。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香严寺再度中兴,康熙59年(1720年)春天,香严寺第58代住持颛愚谧以“香严再兴”为已任,开始九年重建,上下寺大规模重修。
香严寺因慧忠国师的强大影响力,奠定了其在佛教界中的地位,历代高僧辈出。在香严寺历代住持中,共有六世九位临济正宗高僧担当,自1657年延续到1851年,近两百年时间,香严寺成为临济正宗的重要道场。
主要景观
双石洞,距寺院1000米之遥的绝壁之上有两个形状相似的石洞,洞内有精细的雕像。双石洞由香严寺僧卑云愚叟创于宣和元年(1119年),宣和年间的僧人如壁和如琳师兄二人在曾此洞修禅。水濂洞,双石洞下的羊洞山山腰处有一山泉呈数道飞流而下流过一处石崖,使石崖形成了精巧细腻的钟乳石,人称此处为水濂洞。孙膑看桃园,从水帘洞到青龙山,山腰处有一洞,叫孙膑洞。洞外有一个数百平方米的桃园,传说就是当年孙膑看的“蟠桃园”,每到春天,百棵桃树争相开花,人称此景为孙膑看桃园。
主要建筑
上寺寺院坐北面南,中轴线自南到北的建筑依次为石牌坊、山门、韦驮殿、过厅、大雄宝殿、凝月轩(望月亭)、法堂、藏经楼等。建筑特点是,根据地热由下而上逐级排列,与两厢配套建筑一起形成八级五院。康熙年间,房屋有437间,院墙700余丈。
山门,是一个四柱嵌匾的石牌坊,上面有“敕赐显通禅寺”6个大字,山门旁两侧分别蹲立着圆雕石狮。韦驮殿,属于硬山式的建筑风格,它的前檐,栏额、雀替分别雕刻着“雅童采莲”、“二鹿同春”、“凤凰戏牡丹”等四十余幅图案。走廊有12根大柱。凝月轩,在韦驮殿的后面,是一座小建筑,乃达官贵人入大雄宝殿前的休憩之地。大雄宝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东西长29米,南北宽22.5米,属于歇山式建筑风格,四周走廊有26根大柱,殿内有8根“通天柱”,大雄宝殿内绘有神佛壁画,均是明代作品,总面积403平方米。东、西二墙有大小相同,长16.16米、高9.2米的彩色壁画。藏经楼,位于寺院的最后排,里面供奉有千手千眼大佛。藏经楼的西北角,有一楼中小阁,有黄幔围着,是传说中的灵气宝地,人们称之“消灾宝地”。这块方地不管怎样挖,都会自动升平。藏经楼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内屋。宣宗皇帝殿,又名望月亭,相传当年宣宗在香严寺出家时,每晚望月长叹,祈求上苍保佑众生。登基后在此建亭。望月亭东约6米,有一通清雍正时所立的重修宣宗皇帝殿碑,该碑通高3米多,碑首浮雕二龙戏珠,中间篆刻“香严不朽”四个字。
购票须知:1.开放时间:上午08:00—下午18:00
2.取票地点:景区售票处
3.入园凭证:网上预定门票凭借侠行客旅游网预订成功确认订单短信。
4.特殊人群:A.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1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免票,现役军人凭本人军官证或士兵证、记者凭记者证免票。
B.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1米—1.4米购优惠票,60-70岁老人持老年证购优惠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