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

旅游

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

新洲区道观河,为武汉市四大风景旅游区之一,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南接106国道,北连318国道,西距京九铁路火车站5公里,距市区近70公里,离新洲城区17公里。年均气温16.4度,夏季最高温度比市区低4一5度。海拔高度在42一675之间,规划面积47.88平方公里,是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道观河山休景观奇特,植被良好,有珍稀动物30余种。武汉市区最高峰将军山,海拔675米,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季风光迷人。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白72座秀丽的山峰和一座浩大的人工潭湖构成,总面积47.88公里,现有报恩禅寺、避暑山庄、唐代紫霞寺、问津书院、清乾隆题咏过的奇石牛、九天园等20多个景点。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座座峰峦拟物形象逼真,或狮、或象、或牛、或船、或钵,东部山形宛如一美女安卧于苍山白云之间,轮廓清晰,曲线优美,是国内外一大罕见的自然奇观(将军山睡美人)。道观湖水景浩渺,澄碧清澈,湖岸参差,港叉较多,状似巨龙,湖容1.1亿立方立方米,水体面积6000多亩,有聚有分,形态丰富。道观河景区又与将军山国家森林公园、涨渡湖生态奇观立体林业一线穿珠,形成集游乐、观赏、休憩于一体的风景走廊,为中外游客、佛门弟子旅游观光、朝山拜佛的圣地。

这里山随水转,水复山重,山不高而秀气,水明净而幽深。湖光山色,有近影,有远村。登高而呼,回响悠长。道观河因青山碧水、恢弘庙宇、璀璨宝石倍受游人青睐,每年游客,踏春赏景超过20万人次。旅游业的兴起与兴旺,使道观河风景管理区的5000多居民走上了小康路。道观河作为新兴的风景旅游区,好像一位婀娜的少女,逐步向游人展示她的仙姿和无穷魅力,使你不得不追溯她的昔日,瞻望她的未来。

旧说:“道观河中不是水,全是仙女抹头油”;今说:“天上好水道观有,道观好水天上无”。其水源于林泉,积于深潭,溢于河渠,四时代谢,年年更新,所以冰清玉洁,甘爽宜人,饮之清心解闷,沐之祛病提神,故游者无不尽情一饮,畅怀一浴。正是:青山不老,明镜不疲,道观山水秀色可餐。

道观河不仅山水优美,其人文景观亦十分悠久。商纣时期设立调兵遣将的烽火台,经年历月,史迹昭然;魏晋时期观字林立,道教盛行;诸如“鄂东第一寺,道观庙显灵”;“唐皇李世民,御笔紫霞寺”;北宋时桑粹宫宦大臣李阁老所植红杨树根如盘龙,枝繁叶茂;明末垒筑的工事保安寨为抗清名节关,后来又成为了太平军和新四军抗敌的战场;乾隆皇帝游览过的“奇石牛”,极富传奇色彩;革命时期,李先念、张体学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遗迹。

道观河的传说

道观河有街,原为古韩城驿,是一座古老的集镇,历史悠久,相传兴建于战国。韩国大臣韩公使楚,曾在此逗留于驿站,邀请知名人士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疾苦,深受爱戴。为纪念这位大人,道观河人将他下榻的驿站更名为“古韩城驿”,并用汉白玉石雕四个大字嵌在门额上。

道观河原叫倒灌河,为新洲境内三大河流之一沙河的一条支流。清光绪《黄冈县志》记载:“道观河,源自大崎山,西南流为高家河,折而北为倒灌河,即道观河(此地有紫霞寺道观因名)。”民间传说对道观河名称变换则赋予了传奇色彩。很久很久的时候,道观河东向西流,悖于西向东去的一般江河流向,为倒流,当地人称这条河为倒灌河。相传东晋年间,有一著名道士,四海云游,寻觅“龙天福地”,用以修身。一日寻经大崎山下的龙潭,但见飞爆高悬,如神龙布雨,便看中此地山水,在此筑观炼丹修身,后得道成仙飘然而去,人们便把倒灌河改为道观河,并延续至今。

道观群峰之首为单凤岭,一览众山,始知一山一坳一潭,都由72峰迂回交织而成。舟行湖上,顿觉天上有个蓝天,水里有个蓝天,相互媲美,而水中蓝天更多彩。最令人叫绝的则是主湖两岸相对排闼,且高度无差的两座青龙山,宛若两条飞龙从天而降,尾扫苍穹,首扑湖心,作欲抢夺湖心“珠宝山”状。

这青龙山的来由,当地言传:某年大旱,赤地生烟,百姓不得活。玉帝派济民使者驱两条青龙下界行雨。不料济民使者暗地里收了青龙的宝珠贿赂,便闭上眼睛任其在道观河中姿意行乐,造致百姓死者十有八九。玉帝闻之大怒,以九天劈雳将济民使者击得身首异处,两青龙亦毙命河中。为规戒后世牧守及护法者,相传还有一“铭山官箴”藏于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