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丰富。有誉为“山川第一江西景”的青原山,有净居寺、稠塘湖、铜壶滴漏、天玉山四大景区50个景点140处景物景观,净居寺的佛教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神龙年间,踞今已有1270余年。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文陂乡渼陂古村,是国内少见的以明清建筑为基础的千年古村,融庐陵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祠堂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于一体。区内还有国内最大最完整的古窑作坊遗址—天玉临江古窑;富田鹜湖大坑虎形山的文天祥陵园;景色隽美的白云山和清波绵延40里的白云山水库;在胡铨的故乡值夏,建有这位江西“脖子最硬的人”的墓碑等多处人文、自然景观。
●青原山净居寺
青原山位于吉安市东南9公里,赣江之东。属嵩华山脉,海拔116米。汉代张道陵(张天师)封天下三百六十五座名山,青原山为其中之一。佛教自古便人“天上云居”之说。诗人杨万里赞它是:“山川江西第景”。山上的潭泉溪峡共35处。有游喷雪、虎咆、珍珠、百茅溪、小三叠、飞龙潭等泉,攀天岳、芙蓉、翠屏、鹧鸪、西华、华盖等奇峰,还有试剑、石漱、青峡、坠字石、剑台、滴水崖、飞云石等名胜,处处留下古人兴吟咏的手笔诗章。唐代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篆书“祖关”二字,刻石碑嵌在进净居寺山门之首。山门镶有文天祥手书“青原山”三字。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亲笔长诗《游青原次韵周元翁》,后人把它分刻在八通石碑上,分嵌大雄宝殿二侧。宋朝抗金名相李纲的《游青原山记》也分刻在四十二通石碑上,嵌于净居寺的老斋堂壁间。以上名人墨迹,被历代誉为“青原墨迹四宝”。另外,明代著名理学家王守仁手书的“曹溪宗派”石碑,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手书的“天在山中”,都是古迹墨宝。据“青原山志略”载:历代游青原者,讨好唐代名相姜公辅,重臣段成式,南宋名相周必大,名臣胡铨、向敏中,名词人刘辰翁;明代名臣李东阳、湛若水;清代名家施闰章、翁方纲、蒋之奇等,咏青原山的诗篇近500首。 唐朝神龙年间,佛教传入青原山,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建寺。初名“安隐寺”(因傍安隐山而得名)。宋徽宗赐名“安隐寺”,沿用至今有八百多年历史。宋代文天祥有诗:“活大参禅笋,清泉透佛茶。……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唐代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受阻,折回途中路过吉州时,参禅青原山。净居寺僧徒曾达千人,成为江西一大名寺。净居寺迭经历代修葺,寺内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毗庐阁、地藏殿、念佛堂、藏经楼、药树堂、七祖塔亭以及左右禅房,占地约1万平方米。大三结合宝殿四面环水三桥拱立,富有河南庭院色彩。
●白鹭洲书院
白鹭洲,系赣江中突起一洲,两头尖,中间大,呈梭形。南起习溪桥码头,北至井冈山大桥(原为梅林渡)。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西临沿河路与青原台想望,原有渡船,后有浮桥,今有钢混桥。洲的前言右峙神岗山,左挹青原山诸峰,洲后螺子山,诸山拱立。江岸上10公里长街熙熙攘攘、人流如潮。然而白鹭洲的闻名,是南宋宁淳元年知吉州江万里在此创建白鹭洲书院,得到朝廷奖掖,理宗还亲御书:“白鹭洲书院”的匾额,悬挂在书院大门,帮驰名中国。创立以来,曾被江水战祸圮圯毁数次,但都得以复兴。现存“风月楼”红石柱一对联:“千万间广厦重开,看杰阁层楼势凌霄汉;五百里德星常聚,合南金东箭辉映江山”,便是生动的写照。吉安素经“文章节义邦”著称,被奉为江南望县,文天祥、邓光荐、刘辰翁等古代忠节先贤,皆出于此。宋代大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曾讲学其间。明朝大臣、名儒邹元标、状元刘绛等也长期主讲其间。历代名人从游白鹭洲都大都留下了诗文,今存《白鹭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