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神山位于盂县县城东北五公里处,山上苍松翠柏,奇花异草,清秀幽雅,烈女祠依山而筑,由低而高,形成一组沿中轴线排列的虚实相交、错落有致、左右对称的建筑群。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取后周而代之。周世宗之女柴花公主生性刚烈,不甘寄生于赵宋,逃居此山,后殉节自尽于水神山抱泉楼侧的一棵枣树上。后人感其贞烈,立庙祭祀,俗称“圣女祠”或“奶奶庙”。
水神山从自然形势看,坐西北而朝东南,形势颇似一把座椅,属于那种贵不可言的风水宝地。其主峰海拔在千米以上,两翼山梁舒展张开。明清时重修过的两组古建筑——一处为祭祀水神的抱泉楼,另一处即烈女祠,一上一下坐落在两翼山梁的怀抱之中。仅从山间处处可见的苍松古柏看,山中古迹之悠久已无疑问。显然抱泉楼在历史上始建在先,因为从“水神山”这个古地名就可推测得到;烈女祠虽是后来之物,但其现存规模却比抱泉楼要宏伟得多。粗略地寻访了一遍,两座庙宇中明清两代的古碑碣,竟然还保存有40余通,其中属于烈女祠的为绝大多数,约计35通以上。
相传后周皇帝年幼,契丹入侵,朝廷派赵匡胤北上御敌。不料,中途发生“陈桥兵变”赵匡胤皇袍加身,取后周而代之,周世宗之女柴花公主从小性情刚烈,不甘身委于赵宋,连夜逃走,来至水神山觉复国无望,而后自尽于水神山抱泉楼侧一棵枣树上。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可歌可泣忠烈女子,纷纷捐钱、捐物立祠纪念。此祠始建年代久远,现存为明代建筑。四座庙院错落有致,塑绘工艺名扬晋盂。祠院周围水神山上苍松翠柏,奇花异卉瑰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