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姥宫的历史足迹

旅游

斗姥宫的历史足迹

  斗姥宫位于现在的金花街斗姥前和芦荻西的交会处。斗姥宫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广州城坊志》载:"斗姥即摩支利神,明两广总督熊文灿平海寇,于空中见之,遂立庙以祀。"斗姥宫是道教宫观,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相传斗姥(音姆)乃道教所奉的女神,为北斗七星之母,又称天后,生九子。斗姥神掌诸天星宿,"权司列宿统摄日月星辰,镇群魔主持元会世运",形象为花冠璎珞,赤足,三头八臂,两手擎日月,两手合掌,中四手所持法器有法印、法铃、弓箭、剑戟、宝杵等。熊文灿,贵州永宁人,明代万历进士,崇帧初年为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后任兵部尚书,总理军务。当海寇猖獗之时,为平海寇而招抚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特命郑芝龙与海寇刘香大战,酣战之际,菩萨现形在空中,刘香见之因而失败。熊文灿设斗姥神于肇庆七星岩及省城(广州)两处(一今西华路斗姥前,一在东门线香街)以祭祀。据说花费十多万两银。斗姥宫内供奉六十星宿神像,又称六十元辰或六十太岁。清代斗姥宫香火鼎盛,庙内有60多个约半米高的泥菩萨。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日是斗姥宫开坛祭拜日,附近居民纷纷前来,纪念斗姥化生九皇,祈求消灾解厄,延祥集福。
清雍正五年至九年(1727一1731)和乾隆十三年(1748),斗姥宫均有重修和扩建。从现存于金花街碑廊内的一块长2米、宽1.2米书有《重修斗姥宫碑记》的石碑及两块较小的《城西斗姥宫碑》石碑上面,可以见到重修斗姥宫的年代、买地扩建的时间及捐款人姓名等记载。还有一块长2米、宽1米的《重修斗姥古庙倡建斗坛碑记》的石碑,印证了前人在同治年间曾维修建筑。
现存建筑物进深有3间大厅、2个庭院,两侧有偏房和围廊,主宫4根大木柱一贯到顶。全宫没有一根钉子,全部用榫对接,非常坚固。桃檐雕刻,精细别致,十分美观。3个厅屋顶盖的仍为清代制作的瓦,至今仍滴水不漏。宫门上方有一件长2米,宽0.8米刻有"斗坛"两字的石匾,为清同治年岭南邓廷丹所书,字体苍劲有力。宫门两边有2条石柱,刻有一对联("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凿去),为清户部尚书罗敦衍撰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