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连云港的源头、发端与起点。位于连云港市新海城区的西南部。是连云港市的历史发展变迁中的四条老街(海州古城、民主路老街、连云老街、南城六朝一条街)之一。古海州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海、赣、沭、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淮口巨镇”、“东海名郡”、“淮海东来第一城”的美称。但近代以来,古海州城历经1668年郯城地震、1939年日军轰炸,最终于大跃进时期毁城炼钢与文革“破四旧”中消失殆尽。1991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对方圆2平方公里的海州古城实施了改造,建成、恢复古街巷8条,恢复了朐阳门,修复了钟鼓楼,竣工仿古建筑15万平方米,古城风貌基本恢复。沿街楼台错落,画梁雕栋,色彩纷呈。被游人称誉为“苏北的夫子庙”。
海州古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前身。它位于锦屏山北面,距市区心仅5公里。当年建陇海铁路时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2年在海州建朐县,并立石阙,作为“秦东门”。在秦汉时期,海州已是能泊数十只商船的开放商埠。秦始皇五次东巡,三次途径海州,使之成为当时唯一对海外开放的门户。
海州是连云港市的摇篮,秦汉时期称朐县,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12年)始称海州,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海、赣、沭、灌地区乃至周边更广阔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海州经济繁荣,商贸云集,风光秀丽,名胜众多,素以“淮口巨镇”、“东海名郡”著称。[2]
海州古城风光
海州古城风光(49张)
1991年,海州古城建设迅猛发展,建起了古城门阙,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书——“东海名郡,海州古城”;恢复了朐阳门,修复了钟鼓楼(又名镇远楼),建造起10多万平方米的仿明清建筑,重新恢复了昔日古镇的形象。古城沿街楼台错落,画梁雕栋,色彩纷呈,被游人称誉为“苏北的夫子庙”。城中白子庵等佛事场所,终年香火兴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周围四乡八镇的人都来赶庙会作生意,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俗称四月八会。[2]
2古城历史
编辑
海州旧照
海州旧照(46张)
海州城最早建筑于公元512年(梁武帝天监十一年),海州城南边是山,北边是海,所以最早只有东西两门,东门今已不存,西门就是现在的鼓楼。换句话说,鼓楼以东是老城,即南北朝以前的朐县,鼓楼以西是新城,是唐宋时增修的。
古海州地图
古海州地图
公元1162年(宋绍兴23年)义军魏胜抗金守城,加筑海州城垣,修浚城壕,金兵到达海州城下时,曾攀上白虎山窥视城内动静。为加强守备,魏胜动员群众筑外城,把白虎山纳入城中,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李坛对海州城池又修了一次。
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做诗《登海州城楼》云:城外沧溟日夜流,城南山直对城头。溪雨田足禾先熟,海树风高叶易秋。从这四句诗里可看到海州城内外的大致情况。
元代时西城废。明初,重又沿西城故址筑土城,其城界在蔷薇河的河漫滩上,故以后俗称东有临海门,西有水关门。
明洪武十三年守备魏王,又在西城故址上加修土城,城墙局部开始用砖围砌,永乐十六年海州城加砌砖石,周长九里一百三十步,约4600米,高两丈五尺约八米,四个城门分别是:
东门因靠海,叫:镇海。
西门通河称:临淮。
南门位于高坡之上,直对朐山,称:朐阳。
北门对着临洪口,称:临洪。
北门西侧建禹王庙,有镇水之意。城内市桥又名四桥,因为河水通往四个城门。市桥是城内一个码头,而东、南、北三门水均从西门出,故称水关门。
明末倭寇入侵沿海,又对城池加以修补,到隆庆六年城墙已厚达一丈九尺,外贴四尺厚的城砖。[3]
清康熙七年,山东郯城地震,海州城倒十分之二三,二十四年又受大水,倒塌十分之六七 。乾隆年重修,为了防水,又浚深了壕沟。民国后改海州为东海县,县政府一直在海州城,全长15里,西门突出,城内分文庙和砚桥,全镇人口一万两千人。[4]
由于海州是海赣沭灌的行政中心,江苏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城内天后宫,后迁新浦,天后宫东侧为东海县政府所在地,后迁二营巷。通观海州全城,明显分成东西两部分,鼓楼居中。
日军侵占海州
日军侵占海州(17张)
1939年2月27日,日军滕本大队侵占了赣榆县。同日,日军从宿迁进犯沭阳,当晚占领沭阳城。1939年3月1日,日本侵略军第五师团21联队在海军第四舰队、空军第七飞行团配合下在灌河口登陆,侵占了淮北盐集散地燕尾港、陈家港。当日,溯灌河而上直达响水口、新安镇附近。2日上午,日军21联队先遣队侵占大伊山,4日占领板浦。3日,另一路日军从埒子口登陆,4日上午侵占南城。同时,日军114师团的步兵1个大队、第21师团的步兵1个大队及第五师团的第212联队上午攻占了海州城。3日,日军侵占了东海县。至此,海属地区全部沦陷。日军对港口、海州、青口、南城、新浦、云台山等地狂轰滥炸,对村庄、平民烧杀抢掠。据不完全统计,仅灌云(含今灌南县大部),赣榆两县和路南东海县,被敌寇杀害6960人,致残2047人,被强抓壮丁4474人,被害造成孤寡者5901人(路南东海缺),被烧毁房屋256833间,损失大牲畜34394头(匹),被抢粮食与被烧粮食3403万公斤。日军对海州城轮番轰炸,致使海州城内大型建筑无一完整,古城变为一片焦土。考棚及环境幽美的东海师范(原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今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1938年5月20日到23日,日军连续4天狂轰板浦,古镇硝烟弥漫,墙倒屋塌声、哭叫声连日不绝。城内共有700余间房屋被炸毁,70多人被炸死炸伤。崇庆院、盐义仓、二许故居等古建筑被炸成一片废墟。古刹三元宫,周围有13处殿宇,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于日军的一次轰炸、三次放火,除灵观殿尚存外,三元大帝(尧舜禹)、佛经千卷等珍贵文物和古建筑都化为灰烬。[5]
1991年以来,海州区以建设“集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为目标,对方圆2平方公里的海州古城实施了改造,建成、恢复古街巷8条,竣工仿古建筑15万平方米,古城风貌基本恢复。沿街楼台错落,画梁雕栋,色彩纷呈。被游人称誉为“江苏第二的夫子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