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和会馆

旅游

八和会馆

  “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的行会,从前称为"琼花会馆",当时设于佛山,因粤剧艺人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琼花会馆"于咸丰4年(1845年)被清政府夷为平地。有的粤剧艺人逃难到西关,在黄沙重建会馆,改名为“八和会馆”。1937年,日本轰炸广州,“八和会馆”又一次被破坏,直到解放后,海外的“八和”子弟在恩宁路重建"八和会馆",并改名为"广东省粤剧八和联谊会"。所谓"八和",就是八个"行头"组成,包括戏服、演员、乐器、挂画等,缺一不可。建于旧城区民居之间的"八和会馆"来头可是不小,面积虽小,但它对粤剧艺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却是奇大的。会馆的三面墙壁上都张贴着有关演出的宣传海报,和历代穗港粤剧名人的剧照,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计有著名的陈醒汉、关德兴、靓少佳、任剑辉和白雪仙、梁醒波、邓碧云等等粤剧名人,还有大家熟悉的香港影视名人,如汪明荃、罗家英、李香琴、郑少秋等等。 "八和"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会,凡有华人的地方,只要有粤剧,就有八和会馆。因为广州八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世界各地的八和便尊其为祖。每年的师傅诞,广州、香港的八和成员都会聚首一堂,而广州八和会馆就成了主要基地。此外,会员还特地在广州兴建了粤剧八和公墓,显示八和子弟同心同德,心心相连。

粤剧銮舆堂 粤剧蛮舆堂位于西关恩宁路永庆二巷7号之一。銮舆堂原是粤剧八和会馆属下的德和堂,德和堂是粤剧的武家堂口,后改称为銮舆堂。门口两扇高4米、宽1.1米、厚0.08米,一整块无驳口的大木门,原为黄沙八和会馆大门,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极为罕见,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它虽然历尽了沧桑,饱经战火,但却无损伤,并曾在羊城国际粤剧艺术博览会展示过。宽敞的大厅,摆放着酸枝台椅,陈设古色古香,厅堂还保存着已故武功师傅梁金峰捐赠的红船木桩和师傅自拍练武功108种招式的照片,以传后人。二楼设有华光宝殿,宝殿高3米、宽2.7米、深为0.9米,配以用锦缎制成的具有传统色彩的横衽、长幡、台围等。里面摆放着用樟木雕刻而成的田窦二师、张骞师父、华光师父几位先师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日、二十八和九月二十八日分别为行拜纪念师父的宝诞,尤以农历九月二十八日纪念华光师父的宝诞特别隆重,前来行拜的有二、三百人之多,热闹非凡。传说华光师父是天上火神,属救命师父,又称“三眼华光”。远至美国三藩市、新加坡、香港等地粤剧同仁都分别举行纪念华光先师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