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欧洲风情

旅游

沙面——欧洲风情

  沙面,曾又名拾翠洲,是广州市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边一个面积仅0.3平方公里的椭圆形小岛,地处珠江三段河道交汇之处,上承西北江之水,江面宽阔,风景秀丽怡人。
  沙面原本不是岛,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这里曾经是广州海上交通的门户,对外通商的要津,明代还设“华节”管理对外贸易,后又被作为广州的城防要塞,设有炮台,重创过英国入侵者的舰队。 1856年,英、法联军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9年,清政府屈于武力胁迫,同意英、法两国在广州珠江白鹅潭北岸一带设租界,当时侵略者害怕广州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便挖河筑堤将似建租界地从北岸切出,形成一个小岛,就是现在大家脚踏的沙面岛了,那条人工开挖的河涌即是身旁的沙基涌。1861年9月,清政府与英国签定《沙面租约协定》,沙面沦为英、法租界,其中以现在沙面一街为界,东面为法租界,西面为英租界。“沙面”作为地名见于文字,最早也是出现在清朝政府租借土地的租约中。直至1943年2月23日,法国维琪政府决定放弃法租界的行政管理权,沙面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由于沙面有80多年的租界史,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是西方建筑思潮非常活跃的时代,此期间正是沙面租界大规模建设的时期,因此岛上的建筑亦集中了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从稳重雄伟的新古典主义到流畅简约的折衷主义,从神秘细致的浪漫主义到创新自由的现代主义,可以称得上是欧陆建筑的大观园。
  新古典主义亦称古典复兴,它主要提倡建筑要复兴古希腊和古罗巴的建筑艺术装饰。这种建筑的主要特 征是构图规整,下层用重块石或划出仿石砌的线条,显得稳重而雄伟;中段多用古希腊、罗马的五种柱式,券面与券底均有装饰处理;墙面往往挖壁龛,天花挖藻井,厅中间往往设壁炉。沙面新古典主义建筑不少,现在大家看到的胜利宾馆正是新古典主义的建筑,还有沙面南街的行丰酒楼和广东省粮食储运公司所在的建筑物都是新古典主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