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湾西村增埗村福州路有座“翻版中山纪念堂”,是20世纪30年代与中山纪念堂同时期的建筑,设计、用料都与纪念堂如出一辙,但一直深藏在增埗河畔少为人知。原来,这座迷你型的“中山纪念堂”的主人就是当时“广东王”陈济棠将军的军需处处长黄冠章。村民相传黄冠章“以权谋私”,挪用纪念堂剩余建材,在此为母亲修建了这处占地约9000多平方米的别墅。
园林不复旧亭台 昔日别墅成危房
昨天记者在西村街采访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座别墅。别墅位于福州路10号。蜿蜒穿过增埗村,远远就可看见高大古树下的红墙绿瓦、亭台楼阁。虽然这座老建筑已年久失修,但仍保持着传统宫殿式建筑雍容华贵的气势:入口是一座拱形城墙式的门楼,层层灰尘不掩清砖红窗的本色;穿过门楼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小桥,可惜水沟已被泥土封闭;再抬眼,一座建筑物映入眼帘,朱红的高大柱子,飞檐高翘,专业术语称之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式建筑,怎么看都像缩小版的中山纪念堂。殿堂两侧同期种植的木棉树粗大得需要两三个成人才能合围。殿堂周围呈“四合院”结构,有一回廊,通到西边的一处两层厢房;从回廊沿着数十级台阶往上走,抬头可见一座小山,山上一座两层阁楼,斗拱飞檐,据称这是黄母的佛堂。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介绍,这座殿堂用的是当时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技术,与同时期的建筑有很大区别,采用木结构屋顶,既有北方特色的方橼,又有岭南特色的“鸡胸飞子”,体现了中西结合、南北结合的特色,可以说是广州民国初期中国古代建筑的特例。
不过现在这栋富有特色的建筑早已露出颓势,2003年即被房管部门列为严重危房。记者昨日看到,殿堂前后的墙、横梁要用木柱子撑住以防倒塌,部分窗花也已破损。
据介绍,建国后这里先后成为粤剧团、杂技团等文化单位的宿舍,最多时入住过三十多户人家。回廊已被石棉瓦违章建筑侵吞,早期的荷池早已被填为平地,岁月飞逝,园林别墅早已不复旧时模样。
挪用纪念堂材料 为母西村建别墅
增埗村老村民蔡叔介绍,听父辈传言,黄冠章当时担任陈济棠的“财政大臣”,主持建设中山纪念堂,这位黄“财爷”公不忘私,利用纪念堂剩余建筑材料及工人为自己母亲建造了一栋别墅。至于他为何选址于此,可能是因为陈济棠主政广东时,西村作为开发的第一工业区,建有大型发电厂、水泥厂,异常繁华;再加上临近增埗河,河网纵横,遍种莲藕、马蹄,一派田园风光。他回忆道,最早黄冠章是想在增埗村内建这座别墅,但村内长者认为不吉利,“我们全村人都姓蔡,他姓黄,他家里一入住我们村岂不是菜黄(谐音)”,所以黄冠章只得在村北侧找到现在这个地块兴建。
这一点在记者查阅中山纪念堂建筑历史时得到证实。中山纪念堂于1929年1月奠基,本由当时广东省主席李济深主持建造,但后来李被蒋介石囚禁于南京汤山,其职务由陈济棠接任继续兴建。此时黄冠章正担任陈济棠的军需处少将处长兼广东省银行副行长,为“广东王”掌管钱袋子。
以别墅群为中心 增埗公园将兴建
据荔湾区有关部门介绍,将以黄冠章别墅群为中心兴建增埗公园,项目目前已启动。公园范围东至广州监狱、西至增埗河、南至福州路、北至水泥厂,对目前的黄冠章别墅群和废弃的广州电石厂以及周边地区进行改造翻修,建成一座具有岭南特色的休闲景点,并免费对公众开放,总投资额约13360万元。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期工程已经动工,广州电石厂两座高达24米的大电炉全部保留。黄冠章别墅群列入二期工程规划,估计明年底前完工。公园建成后,西村、南源地区居民将告别穿越三条铁路、四条大马路(西湾路、西增路、东风路、中山八路)去2.5公里以外的青年公园或荔湾湖公园健身休闲的现状。
黄冠章:广东防城(现属广西)人,早年毕业于广东法政专门学校,“以廉名勤慎见知于”陈济棠,官至第一集团军需处少将处长兼广东省银行副行长。1936年辞职去日本研究教育及经济学,后任香港建业银行公司总经理。
广州沦陷后,黄冠章见“粤中士子违难赴港,学业荒废”,便在香港创办了导正中学。其后,香港沦陷,黄冠章又把导正中学阵地转移到茂名。1945年,黄积劳成疾去世,时年47岁。“弥留时,犹谆谆于教务之改进,校舍之增建,语不及私。”后导正中学1946年在广州复学,校址就是黄冠章故宅(即“翻版中山纪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