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牟定文庙位于牟定县城茅阳中学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文庙系宫廷式斗拱建筑,是牟定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唯一一座明代建筑。历史上经过四次修缮,形成了大成殿、祭祀台、东西庑、大成门、棂星门、泮池及池桥等组成的三进四合院落。总面积为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94.6平方米的建筑群。是研究明代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牟定文庙于1993年11月17日被公布为云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分别被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楚雄州委党史研究室、牟定县委党史研究室认定为中共牟定地下党活动地旧址。 牟定文庙建筑风格和规制,是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廷式斗拱建筑格局。据史料记载,牟定文庙原占地面积较大,南至今茅阳中学南大门口的文庙街,北至东街口,东西范围是面向东西两庑向外的延伸。主体建筑包括大成殿、东西两庑、祭祀台、大成门、棂星门、泮池及池桥等组成。整座建造宏伟壮美,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牟定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牟定文庙建筑群坐北向南,南北长67米,东西宽30余米,文庙的主进空间在中轴线的贯穿下层层递进,有起点,有结尾,一气贯通。它宏伟的气势,壮观的格局,向人们展示着空间之美;它抑扬顿挫、起伏有致的空间系列,仿佛是一部凝重的交响乐,启迪人们走进儒家文化的神圣殿堂。 泮池及池桥。俗称“学海”泮池为长方形建筑,四周环以白玉雕栏砌筑而成。它象征着孔子讲学的地方,碧波荡漾的泮池,犹如文人所用的笔墨,象征着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池桥在文庙建筑中,有的地方叫状元桥。在中国古代,只有那些文采出众的知名人士才有资格恭敬地走上状元桥进入孔庙祭拜孔子。泮池东西两侧对称排列着大小相同的两座亭台楼阁,是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读书求学的亭台。 大成门是拜祀孔子主殿大成殿的前门。大成二字,源于孟子语:孔子之谓大成,是因孔子创立的学说吸收了夏、商、周三代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儒家学派。大成门为单檐歇山庑殿顶建筑,五开间,这是传统建筑中比较高等级的屋顶。仅次于大成殿的重檐歇山顶,顶部使用了清代最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即皇顶。它是帝王及其所特别恩准人物所用的建筑规格。故大成门蕴含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大功告成之意。 文庙内是一个四合院落,院中植有古柏5棵,皆苍劲挺拔,不知何时何年何人所植。翠柏苍老的年轮记载着文庙的兴衰往事。翠柏下有一块方形龙板。“龙板”为中华传统殿宇建筑之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示圣贤天子之佳所,蕴含飞黄腾达,升迁显赫之意。在文庙建筑中,龙板标志着文昌学盛,民风儒雅,仕途通达。牟定文庙龙板,于一九九二年重修文庙时,选用大理石板精雕而成,在雕刻成型中,龙面,龙角、龙鼻、龙眉、龙掌上的青筋等被天然石纹巧合地勾勒出来,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气势磅礴,天然石纹与龙貌浑然一体,更奥妙之处还在于龙之双眼天然巧合地成一明一暗,一清一浊,此乃与儒家处世观物之“中庸思想”不谋而合,真乃一大观矣。龙板上方是祭祀台,祭祀台位于大成殿前,是一块面积为110平方米的方形平台,周围用大理石围成,上饰动物、花草、树木等图案。祭祀台是用于祭拜孔子活动的场所。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即祭孔日),中小学师生、社会各界都到此进行祭孔活动。 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子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是拜祀孔子的主殿,也是文庙的主殿。唐代称之为文宣之殿,到了北宋,更名为大成殿。整座大殿面阔五间,建筑量大,用料考究,规格高雅,共采用24棵硕大的柱子作为承重物构柱。大成殿正面五个开间26扇雕花隔扇门,雕刻精美,所饰古代文人生活场景图案,充分反映了古代文人勤勉苦读,崇尚儒学的伟大风格。大成殿中原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六块。即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康熙二十五年御题的“至圣先师”;雍正三年,世宗宪皇帝御书的“生民未有”;乾隆三年的御书“与天地参”;嘉庆三年,御书“圣集大成”;道光二年,御书“圣协时中”等六块匾额。充分显示了清代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十年的文化浩劫,使文庙内原有匾额荡然无存。大成殿内高1.6米的石砌高台上供有一尊铸于一九九五年的孔子铜像坐像。铜像头琉疏玉冠,手执象牙朝笏。体积高大,形态逼真,仪态威严,正额端坐,目视前方。铜像高2.36米,重约1吨。孔子铜像前,左右两方有“石龙抱柱”两棵,柱子上分别镂雕成二龙戏珠,龙腾祥云的“石龙抱住”,采用浮雕的艺术手法,构思精巧,形态逼真,所雕之龙,张牙舞爪,有气吞山河之势。整座大成殿系宫廷式重檐歇山顶建筑,也使用了黄色琉璃瓦覆盖,顶上依次饰有骑凤仙人、指路仙人、龙、天马、海马等译意消灾避难之物。大殿瓦面、屋檐、墙体、门窗、梁架、梁柱、斗拱上施彩画,壁画,阴阳相间,色彩古朴、典雅,衬托出大成殿高雅、尊贵和恢宏的气势。增添了儒学及文庙的文运。 大成殿的左侧耳房后墙上立有红砂石质碑记三块,分别是明嘉靖二十九年成都籍状元杨慎所刻《楚雄俯定远县新建儒学记》,清乾隆十四年的《重建学宫捐输题名碑》和清光绪六年的《重修学宫碑记》。这些碑碣对考证牟定建制沿革和始建儒学的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庙的东西两厢,原是体现“庙学合一”的两庑,两庑原是供奉祭祀孔子学生72大贤木质牌位的殿宇,民国时期两庑曾作为国民党牟定县党部旧址和革命地下党活动旧址,1948年3月至1949年2月中共云南省工委(云南地下党)先后派遣了两批(民青和民盟成员)雷雯、张建中、杨光、阎大中和李济世、吴志虹等6名地下工作人员到牟定中学(现毛阳中学及文庙)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地下党活动成员以教书为掩护,做地下工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各种斗争活动,牟定文庙成了牟定地下党活动的主要据点,为后来的牟定农民武装暴动,乃至牟定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牟定文庙也曾作为向学生灌输革命道理,激发学生革命精神,培养和锻炼革命队伍的摇篮。解放后,1951年,县人民政府把孔庙(包括大成殿、东、西厢房)划归牟定中学,牟定中学除将孔庙的大成殿保持原样外,将孔庙的西厢房(民国时期国民党县党部旧址)改作图书室,报刊阅览室;把孔庙的东厢房(民国时期作为牟定县民众教育馆)改作教职工宿舍和学校医务室。进而拆除了棂星门、大成门、填平了孔庙前面广场上的月宫池,文庙广场被劈为运动场。文庙自此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再后来文庙两庑又作为学校办公室,教师宿舍和学生实验室。如今,整个文庙已由牟定县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成为境内外各界群众参观、敬仰的场所和表达思古怀旧的休闲娱乐之地。 牟定文庙历经四百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历史的沧桑巨变,而得以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县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牟定明、清建筑风格和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史料。如今,牟定文庙已成为牟定唯一一块祭孔圣地而闻名彝州大地,成为人们了解深重灾难的旧社会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寻求牟定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重要物证得以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境内一处优秀的人文景观深受人们前往参观、追忆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