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锦石乡碧泉村。传说该潭“头在江西铁树观,尾在湖南碧泉潭,摇一摇,摆一摆,洗掉湖南做中海。”碧泉潭有三奇,即:泉貌奇,潭面酷似开水荡漾,团团波纹逐圈扩散,在阳光照映下,被染成七色,瑰丽无比;水质奇,碧泉水终年保持在20℃左右,盛夏酷暑来到泉边,顿觉凉气袭人,清爽适身,隆冬则热气蒸腾,宜于洗脸濯足;潭中鱼类的习性奇,每当黎明之前,泉中会涌来大量螃蟹,太阳一出便逃遁无踪。 据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指定碧泉潭罗家四亩产的米为贡米。坐落在潭口旁的碧泉书院是湖湘文化发源地之一,据书院前石碑记载:南宋绍兴之初,始摆皇帝赵构的老师胡安国父子躲避战机隐居到碧泉,创建“文定书堂”,广收门徒,传播并研究理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开创湖湘学派,湘潭从此闻名江南,后延续发展了衡山“文定书堂”,宁乡“通山书院”,长沙“岳麓书院”等学府,发展了湖湘文化。
甘冽澄澈的碧泉潭,曾经有个碧泉书院。碧泉书院就在碧泉潭左前方10米处。碧泉书院是湘潭六所古老学府之最,也是湖南古老学府之一。同时,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着一席重要的地位。这个重要地位,缘于南宋理学家福建崇安人胡安国迁来湘潭,定居碧泉,筑室而安家,授徒讲学.最初叫“碧泉书堂”。
自绍兴二年(1132)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止,历时30年,胡氏父子成功地建成湖南一个至关重要的学术研究与传授基地,最终开创了一个在我国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学流派——湖湘学派(亦称隐山之学)。绍兴八年(1138),胡安国去世,其季子胡宏,将书堂修缮扩建,更名为“碧泉书院”。
湖湘学派的心性哲学成了湖湘学子的主要研究内容,经世致用始成湖湘学子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湘人于道德修养始有明确的自觉追求,爱国主义的思想火种深深埋藏在湖湘的沃土上,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思想、学术、军政等方面的人才。
湖湘千年盛,诸胡奠基功。胡安国开创碧泉书院,其丰功伟绩永远不可磨灭。
碧泉书院:位于锦石乡碧泉村,距离碧泉潭500m,为胡安国初建,清代光绪24年重修,民国29年再次重修。前门有楹联:“武夷道脉,湘楚名家。”昔碑文甚多,有光绪二十年重修碧泉书院捐资碑,碑文有“皆有所衿式,受命于先师”,“将以斯道觉民也,乐得英才而教之”。现碧泉书院已毁,遗址尚存。宋代著名理学家张栻《过胡文定公碧泉书堂》诗云:“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念我昔来此,及今忘寒暄。人事几变更,寒花故犹存。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永被霖雨手,琴书贲丘园。当时径行地,尚想笑语温,爱此亭下水,若炯玻璃盆。晴香浓花涌,静见潜鳞翻。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因之发深感,倚栏更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