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集权国家的都城,两千年多来,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目光,他们用浓重的笔墨和不尽的诗情画意借景抒怀、咏叹感伤,给古老的咸阳留下千年的咏叹、不朽的诗篇。【全唐诗】卷四二九中,白居易的“渭上偶钓”就是描写了在咸阳姜太公垂钓处的自然风光与历史的渊源。
唐 - 白居易 - 渭上偶钓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
偶持一竿竹,悬钓至其傍。
微风吹钓丝,袅袅十尺长。
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
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
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
从“渭上偶钓”可以看出,咸阳钓鱼台在唐朝就是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风水宝地。文人墨客确信这是当年姜太公垂钓处,所以纷纷到此随意钓鱼,希望不得志的生涯有所转机,有时一条鱼也钓不到,主要是享受快乐而已。在渭河流经姜太公垂钓处,清澈的水面荡漾,可以看到鲤鱼和鲂鱼在水中游动。渭阳就是咸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三千多年前,姜太公钓鱼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也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别人见他这样,就劝他说,你这样是钓不到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传到了文王那里。文王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文王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文王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去请,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被文王拜为太师,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来源此典故。
在唐朝姜太公垂钓处,为什么渭水清澈,咸阳钓鱼台的现状如何,请看下一篇“咸阳八景之五——鱼台晚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