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地处渭河、泾河汇流的三角。翻开历史的画卷,穿越时空的隧道,这里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距今四五千年以前,这块土地上已有原始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农业始祖后稷,就曾在此教民稼稿,“务耕农种、行地宜”,至今咸阳武功县仍有“教稼台”遗址。据传商朝初期,司天官吴回后裔受封毕地(今咸阳市渭城区北原上),亦称“程”国。史称其民族为毕程氏。由于这一时期史称“夏商时代”,未见文字记载是否有建城的历史。
商朝后期,毕程氏对他的属下实行加官减禄的政策,致使这些人为了维持其奢侈生活,争相敛财害民。公元前12世纪居住在周原(今岐山、扶风、武功一带)的周族首领季历(周文王之父),在武乙二十四(公元前1124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据《吕氏春秋》记载,《竹书纪年统笺》笺按:武乙二十四年周师伐程,至是十有七年,而周始营之以作邑。《括地志》安陵故城在雍城咸阳县东(现咸阳渭城区白庙村),周之城邑也。文丁五年(公元前1108年)周作程邑并迁居于程。在周文王迁都丰京以前,这里一直是季历和文王的居邑。周武王伐纣王前的军事准备工作,也是在这里进行的。周灭商后,又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姬高的封地。确切的说,公元前1108年就是建城的文字记载,距今已经有3117年的历史。
秦部族原居西戎之地,与戎狄杂居,以畜牧业养马为主。秦襄公时,以马匹护送周平王有功,遂赐以歧周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秦孝公继位秦王后,下令求贤,卫国人商鞅应募入秦(本名卫鞅,秦封于商亦名卫鞅),佐孝公变法,为了深化改革,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提议都城由雍城(今宝鸡市凤翔县境内)迁至新建成的咸阳城(今咸阳市渭城区境内),得到秦孝公支持。次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并选择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泾、渭二水汇流的三角地带,于“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城咸阳,筑冀阙”,把都城从雍城迁来。成为当时世界上较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成为秦国的都城已经有2359年的历史。
秦在咸阳历经孝公、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后始皇赢政、二世胡亥共传八代而亡,长达一百四十四年。公元前220年,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封建王朝——秦王朝,首都咸阳从此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秦灭亡后,咸阳被项羽焚烧,宫室变成一片废墟。汉建都长安于咸阳渭河南的长安乡。因此,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认为:“长安,故咸阳也。”所以,咸阳亦有秦汉故都之称。
笨马九方皋曰:周建城邑在现咸阳渭城区白庙村,在秦建咸阳城的范围内,足以说明咸阳建城已经有3117年的历史。这正是:
农业始祖尊后稷,勤务农耕世界巔。
商封吴后称程国,世修国史留名典。
季历筑城文王居,武王伐纣军备前。
孝公迁都命咸阳 中华大统始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