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绿茶吐芽,杜鹃盛开。在迎来共和国60年华诞之际,怀着对英烈的敬仰之情,踏上追忆烽火岁月的大别山之路。
巍巍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东起安徽省的安庆市,西止与桐柏山交界的武胜关,北依淮水,南望江汉,纵横10万余万平方公里,宛若一道阻隔南北的屏风。大别山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峡谷迭生,瀑布凌云,险峻秀美。第一高峰白马尖海拔1774米,主峰天堂寨雄踞鄂皖之间,集奇松、怪石、湖光、云海、瀑布、异禽之大成,似容颜俊秀的俏丽佳人,透着一股迷人的神韵之美。
红色大别山,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爆发了由革命先驱潘忠汝、周维炯、舒传贤分别领导和指挥的黄(安)麻(城)、商(城)南、六(安)霍(山)三大起义,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32师、33师三支正规军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相继组建了红1军、红25军和红28军,整编成立了第四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坚持8年游击抗战,政权巩固,红旗不倒,星火燎燃。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在宣化店率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冲出国民党敌顽重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毛泽东称赞“这一战略行动对于实现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有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英雄大别山,在战争年代有百万人口参军参战,13万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一代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或牺牲在枪林弹雨之中,或血泊在敌人屠刀之下,或活埋在阴暗统治之日,一张张稚嫩的烈士画像,令人揪心叹息。在纪念馆陈列室内看到,这些英俊的烈士大都在30岁左右,最小的一位女烈士年龄只有19周岁,花季般的年龄,就告别了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至1964年,大别山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达570人,占全国将军的35.3%,在全国9个将军县中,大悟、红安、新县、金寨、六安等5县也在其列,被誉为“将军的摇篮”。大别山浸透了烈士的鲜血,大别山的沃土孕育了共和国一代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