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余东镇

旅游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余东镇

余东,古称余庆,又名凤城,是一座有13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至今还保留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其中东岳庙、保安桥、姐妹井、武进士故居、张氏私塾等都为海门市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作传承通东民俗风情和民间文化的活化石。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慕名来到这里寻访明清古迹、感受淳朴民风。
一首旧时民谣反映了鼎盛时期余东城的全貌:
余东城,好风光,它有四城踞四方;
城里城外各十庙,五山五坊三条港;
四河七桥四池塘,还有青墩双井庄;
亭台楼阁堂会院,凤城福地美名扬。
古镇至今仍保持明清时期“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基本格局。最突出的是余东老街,它是南通地区保存最好的一条完整街道,至今有近650年的历史。整条街还完整的保存着2146块石板街道,长846米,石板底部为下水道,古时还兼藏兵洞功能,水道穿城至护城河。街巷两侧当年的商铺旧宅多数仍在。


法光寺,古称东岳庙,东岳庙天王殿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其建筑形制具有明代风格与地域特色。初为道教宗庙,后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庙,香火历来很盛,素有“小狼山”之称,1986年列为海门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通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庙宇。

文昌阁,是儒教胜地,内供文曲星、孔子和朱熹塑像,始建于明代,抗战期间被毁,现存文昌阁为2001年复建。

保安桥于清乾隆末年建造,道光十八年重建,这里原是缉私隘口,桥墩全是石条砌成,一九九一年重建时,乾隆年间的六块石碑依存。在麻石堆砌的桥墩上,乾隆手迹仍清晰可辨,为海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桥位于余东老城城北,在运盐河之上,与城北大桥相望。此桥又名北高桥、百灵桥,是余东老城仅剩的两座石桥之一。

余东最有名的古井,当数“双井庄”的一对鸳鸯井,可惜在明嘉靖十七年(1538)毁于飓涛之中。现在还有一对明代留下的“姐妹井”存世,两口井历经几百年人间沧桑,虽伤痕累累,绳迹深深,圈面光光,但仍水量充沛,水味醇美。

漕盐码头

在余东镇,保存尚好的明清时代民居以建筑单体遗存为主,少数几个有独立院落。
程氏大门堂

郭利茂银楼

江村故居

张氏私垫

震丰行布行

四月初的余东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