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长陵】位于洛阳城西北约15公里处孟津县朝阳乡官庄村邙山之颠。此处存大小冢各一,大者高35米,底部周长141米;小者高23米,底部周长110米。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分别为高祖孝文帝长陵和文昭皇太后之陵。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七年(493)率军南下,翌年决定由平城(今大同)迁都洛阳。他实行汉化政策,并规定死后葬洛阳。
位于孟津境内的北邙山,因地上古冢林立,地下墓葬密布,故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歌咏,有“邙山无卧牛之地”之称。北邙山古墓葬跨越时代之久、分布密度之大、形制之繁多、构筑之复杂均为国内外所罕见,是中华民族历史长卷的缩影,是中原河洛地区文明的佐证和优秀的旅游资源。
北魏孝文帝长陵是北邙山最具代表性的古墓葬,是中国历史上迁都洛阳、改学汉制、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北魏孝文帝的陵墓,该陵位于孟津县朝阳镇官庄村东南800米处,东据津高引线约100米。北魏孝文帝长陵及其布局对研究我国墓葬制度发展、演编及影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历史久远,农田侵占,水土流失等原因,该陵园建筑已不复存在,风土暴露,环境恶劣,丧失其应有的规模和价值。实施旅游开发工程,一则可极大的改善古墓冢的生态环境,涵养水土,净化空气,以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二则可有效提高古墓冢的文物保护,保持现有古墓冢的完整性,重现帝陵原有规制,使这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三则可改善资源状况,使这一重要历史文化景观,焕发新的生机,形成新的旅游景区,丰富洛阳北线孟津小浪底黄河文化游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