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建设

旅游

台儿庄古城建设

古城牌坊

古城牌坊古城牌坊为台儿庄“水陆通衢”牌坊,她见证了台儿庄往日的繁荣。这条街道被称为衙门大街,1947年,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党军队,把衙门街改为繁荣街,建国后继续沿用这一街名。重建古城时,恢复衙门街的旧名。

参将署馆

参将署,俗称大衙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清朝正三品参将行署。参将统领600兵马,负责管辖220华里运河河道的工程防护和漕运治安。1937年1月,国民政府在此设立山东峄县警察局台儿庄分局。1938年初,为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的军火库。在台儿庄大战中,这批军火发挥了作用。现为“台儿庄古城重建博物馆”。

久和客栈

久和客栈白墙黛瓦、马头出墙的徽派建筑。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徽商胡文广建造。重建后的久和客栈,占地2415平方米,建筑面积3554平方米,作为快捷客栈使用。古城内有许多店铺、民居为这一风格,见证着徽商在台儿庄的创业历史。

广汇桥

俗称“拱桥”,系花岗岩单孔全环形石拱桥。清顺治五年(1648年),由赵家出资兴建,桥长11.5米,高3米,跨度5.7米,桥面宽2.96米。1938年毁于战火,后搭建为简易石板桥供人行走,如今建成的石拱桥是在原址上复建的。这座“广汇桥”,取“汇八方商贾”之意。

扶风堂

扶风堂(2)扶风堂是典型的晋派建筑,是祖籍山西扶风的万家所建,万家来到台儿庄之后,借助运河漕运的繁荣发了大财,成为台儿庄四大家之一,于是建造了号称台儿庄之最的万家大院,重建后的万家大院也称为万府酒店,集住宿、餐饮和会议于一体的五星级酒店。扶风堂以四合院为基本结构,采用青砖青瓦的梁柱式砖木结构,楼高院深,墙厚基宽,设计精巧,雕刻考究。有四合院、过庭院、偏正套院等60多间房屋,整座建筑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天时、地利、人和”的哲学与建筑思想。

双利会馆

闽南民居的红色砖墙建筑风格是台儿庄古城景区内八大建筑风格之一,双利会馆是闽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双利会馆的建筑风格有三大特点:一是红砖红瓦,风格艳丽而张扬;二是大量使用石材,窗户为石窗;三是闽南民居的屋顶正脊为马鞍脊或者燕尾脊,都是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优美曲线,寓有飞黄腾达之意。一般的闽南民居面阔三间,称为三间起,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天井、正厅,前后厅的左右各有一间房,天井左右为廊道。如果是五开间房屋,屋顶再多出两条燕尾,仿佛一大一小两双翅膀在飞翔。在中国各地,民居很少使用燕尾檐。而双利会馆的闽南民居在台儿庄的存在,充分体现了台儿庄融南汇北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