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山圣龙山游记

旅游

资山圣龙山游记

小时候,每逢春节,枣南名镇资山街上的人们忙完上一年的生计,总会在初二或者初三结队去登这圣龙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圣龙山不是名山,还被人们冠以“圣龙山,山大不长柴”地方俗语。资山人都爱用这句俗语来比喻某一个人个子大没能力。人们给它这样一个名声,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圣龙山在枣南也算是数一数二的高度了,它理所当然地当上了枣南群山之王,但它并没给当地人带来经济上的好处。因此,平时很少有人去理它,只有到过年,人们闲暇时才以猎奇的心理去融摸它。
我十六岁离开资山,至今已经四十五年了,刚离开资山的一段时间里,每隔三五年还回小镇一趟。随着时间推移,回去的频率越来越低。再后来,十几年也难回去一趟。即是回到小镇,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小镇所待的时间也不过一两天时间。所以,别说去登那坐费时费力的圣龙山,就是小镇河对岸的小山——观山寺,这四十多年也只不过上去过一两次而已。
我本是正宗资山镇人,在这个枣南小镇生活了十六年。而在这十六年里则很少出远门,在当时小小的心灵和一双求知欲极强的眼中,所接受到的信息,都是来自这座山间小镇和围着这座小镇的连绵不断的南山。因为生活在这山区小镇,人们都是依靠着山在生活。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山区小镇的孩子们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觉得平平常常。
在外生活了几十年,接融到外面的世界。也走了一些名山大川。反而总是拿故乡的山水与其相比较。有人总是认为“月亮总是家乡的圆”,我倒不是那样固执。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倒是在我心中逐年递增。因此,我决定今年回故乡再登圣龙山。
阴历三月初二,我从外地返回枣阳。七五年,我就是从当时的枣阳县城与另四十九名枣阳籍知青一起离开自已的家乡,从此漂泊它乡。
当时的枣阳县城人口不过一两万人。整个枣阳县城只是南至当时的南门旅社(现在的商业大厦);西到西门口(现在水濠处);北至小北街口(现在的民族路与小北街交汇处);东以沙河沿岸为界,并由此而围成的一个不大的城关镇。现在的枣阳市市区与四十五年前的城关镇相比,不仅面积扩大了十几倍,市区人口恐怕也增加了十几倍吧!当然,本人只是估计而已。
下午三点,我坐上了从枣阳至资山的公交。公交车并不大,只有十来个座位,一次也就是拉二十来个人。
向乘务员问问票价,枣阳至资山9.5块。上世际70年,从枣阳至资山不到1块钱,看来今昔不能相比呀。
公交过枣阳二桥,走新华路,经南岗枣阳市标黄龙铜塑,过人民路、216省道,便进入316国道。316国道为双向共6车道柏油马路,公交进入国道后明显加速。清早6点就起床赶路,一直没有休息,身体已经很疲劳了,随着公交车轻轻的摇晃,我便有了倦意。迷迷糊糊似睡非睡地不知过了多久,车子一个急拐弯,我便被车子摇醒。向车外看,公交已经过了兴隆,现在正进入051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