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土家语,意为雄奇、秀美。阿蓬江,乌江第一大支流,中国少有的“倒流河”(由东向西),源于湖北利川,经黔江、酉阳注入乌江,全长249公里。阿蓬江在黔江境内冲破崇山峻岭,一泻千里,山高谷深水响壁绝,形成独特的峡谷风光,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引人入胜。 美丽乡村阿蓬江,是黔江区着力打造的三大旅游品牌之一。黔江依托“自然生态、地质奇观、民族风情”特色旅游资源,按照“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的发展战略,积极整合阿蓬江沿线旅游资源,倾力打造一条在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精品旅游线路。而这一切,还得从6年前的一次改名说起…… 改名开启新征程 “中甸变成香格里拉、南坪变成九寨沟、大庸变成张家界,哪个不是在更名后名声大震,带动了全域旅游业发展?阿蓬江,这个名字绝对比‘两河’响亮!”2013年7月,时逢黔江区阿蓬江镇易名6周年,副镇长谢育齐感慨着昔日决策的英明。 6年前,阿蓬江镇一直使用着沿用了多年的老名——两河。这个朴素的名字,因辖区阿蓬江、细沙河交汇而得名。在水系发达的中国,类似于此的地形不胜枚举。全国以“两河”为名的乡镇,一度多达18个。其中,川渝两地便占了9个。 “寄信和东西千万把地址全称写清楚,不然就不晓得送到哪里去了!”提到老镇名,很多阿蓬江镇的老居民都谈及这一“邮递规律”。 当然,将“两河”更名“阿蓬江”,并非为了方便邮递工作。谢育齐回忆,大约是在2007年6月,市主要领导在两河镇考察后,深为这里的绝佳的旅游资源所感慨,提出了两河镇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阿蓬江流域旅游业实现大发展的构想。 两河改名,被提上议事日程之后,全镇的干部群众对两河改名的意见分成两派。 一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改名是全镇旅游发展的新起点。从2003年便开始主导阿蓬江神龟峡开发的阿蓬江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裕钺,就曾在2007年向时任两河镇党委书记郑从军专门提出建议,将两河镇改名阿蓬江镇。“发展旅游,一个特色鲜明、朗朗上口、大气响亮的名字,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年从事旅游开发的何裕钺认为。 而另一部分干部群众则认为,镇名更改与否和旅游发展关系不大。为全镇众多政企机构和几万居民更改户籍和身份证,并非一项简单工作。况且老镇名用了多年,多少也积累了一定知名度。 最后,改名的意见占了上峰。2007年7月24日,两河镇获得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阿蓬江镇。此时,距市领导提出两河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阿蓬江流域旅游业实现大发展的构想,不过才一个月。 “幸好我们快刀斩乱麻把事情定了下来,不然这个名字恐怕就不是我们的咯!”谢育齐说也是后来才知道,就在两河镇将改名提上议事日程的同时,毗邻的冯家、蓬东两镇乡和酉阳阿蓬江沿线的部分乡镇,都在酝酿将乡镇名改成“阿蓬江”,准备向旅游业大举进军。 新名字带来好开局 阿蓬江镇的居民们,很快尝到了改名的甜头。阿蓬江镇细水村三组居民陈兵一家,原来在阿蓬江上靠打鱼为生。2005年,陈兵投入2万元,利用家中老宅在神龟峡边办起了一家名为“桂花树”的农家乐。最初,桂花树农家乐与4家旅行社合作,主要接待团体游客。 而自两河镇改名后,位于阿蓬江镇的神龟峡开始成为很多阿蓬江流域自由行游客的首选地。瞅准机会,陈兵与旅行社解除了合作,直接接待游客。没有了“中间商”,陈兵和游客在经济上实现“双赢”,桂花树农家乐不断发展壮大,一次性餐饮接待能力目前已达到90人。如今,陈兵还在阿蓬江旅业发展有限公司谋到一份旅游船驾驶员的工作,月薪约2000元。闲暇时,他依然会驾船打鱼,所得的鱼产品直接送到自家农家乐售卖,价格不菲。 和陈兵一样,如今在神龟峡周边,已经有多家居民办起了农家乐。这些农家乐在直接实现旅游收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副产品的热销。 阿蓬江镇分管旅游的副镇长李青华说,改名之后阿蓬江镇声名鹊起,旅游形势逐年看好。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3年时间,镇里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有了大幅的攀升。全镇传统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支撑开始向旅游业转移。何裕钺亦证实,在2009年,神龟峡的年游客接待量超过了4万人次,达到了企业2003年开发神龟峡之后的一个顶峰。 2012年,阿蓬江镇新生5周年之际,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撑当地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黔江区区长吴忠在阿蓬江调研时指出,阿蓬江镇要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挖掘神龟峡的旅游潜力,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把阿蓬江镇建(转载自黔江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