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宫,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右顶峰上。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明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嘉靖年间(1522~1566),太守孙复与道人李可经加以扩建,形成较完整的道宫格局。后圮。隆庆年间(1567~1572),在山修道的金守分请殿元张阳和为之倡修,于原址处募建三殿堂,前为关帝殿,中为玄武祖师殿,后为三清殿,名云麓宫。其建筑均石柱铁瓦,古朴典雅,并在宫后增建望湘亭,供人凭栏远眺。明末及清咸丰初,云麓宫两度毁于兵燹。
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嘉靖(公元1522 ~1566年)间长沙太守孙复与道士李可经主持加修。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张殿元再修。时有关帝殿、玄武祖师殿、三清殿三进,明末毁于战火。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重修祖师殿。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两次续修。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巡抚吴荣光、布政使惠丰重修前殿。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毁于兵乱。
清同治二年(1863),按原格局再加以修葺,并在殿前后左右建五岳殿、天妃殿,又增建宫门。
进士吴獬游此时为宫门题写"对云绝顶犹为麓,求道安心即是宫"一联,联内隐"云麓道宫"四字,传为佳作。抗日战争期间,云麓宫殿堂、神像、碑刻遭到严重破坏。1946年,道人邬云开、吴明海等筹款修复。于望湘亭中增置纯阳真人(吕洞宾)浮雕石像,并刻真人所著《百字铭》。亭壁挂清人黄道让"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木刻楹联。"文化大革命"期间,云麓宫遭到严重破坏。现存道宫房屋600平方米,部分建筑由长沙市宗教部门管理。长沙市道教协会设此。云麓宫地处岳麓山巅,四周古木参天,景色宜人,是游人品茶、谈联、观景、歇憩之地。
云麓宫是一道观,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的云麓峰顶,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建于明代。1944年被日机炸毁,1957年重建。游人到这里可领略“直上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阔景色,登上云麓宫里的望湘楼,可以看到“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