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特点
布局严谨,稀密有致。整个建筑为仿古宫式,盖黄绿色琉璃瓦,脊、翼角饰云龙、花草琉璃件、柱础、门窗、梁枋及较小物件无处不精雕细刻人物、飞禽、走兽等图案,具有南北建筑等艺术特点,反映了当地劳动人民高度精湛的艺术水平。
发展历程
澧州文庙始建于宋乾德年间,初建于县城南门外0.5公里处,明洪武元年迁建现址。尽管自明清以来,庙宇经过10多次重建、初建和维修,还是难以抵御岁月的侵蚀摧残,头门和棂星门终究脱离了人们的视野。
80年代以来,进行了全面维修和油漆彩绘,县博物馆设于此。开放以来,接待国内外观众100多万人次。
景点名胜
状元桥
澧州文庙与澧州古墙紧邻,新建的博物馆大门--一栋三间二层的仿古门楼,就在古城墙的左右拱门之中。文庙建筑自南往北,有头门,半月池,池上纵骑一座石砌的状元桥,另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共六进。四周是明代以来象征祭祀的朱红色的风火墙。
文庙头门尚在恢复建造。修葺一新的文庙仍然保持那种雕梁画栋、小桥流水、廊庑亭榭的古典风格。半月池上的状元桥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能经过,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凡夫走卒都得绕道而行。元代状元郝希贤曾光宗耀祖过一回,披红挂彩、威风八面地簇拥的目光中走了这座桥。自从明朝初年迁建现址后,这座桥再没有福祉承载一个新科状元。倒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个叫周彪的中学生中了国际奥赛化学金奖的"状元",县政府组织了盛大的状元踩桥仪式,让冷寂了数百年之久的文庙过了一回瘾。虽说热闹属于别人,当时委实让我等寒窗苦读的学子好生艳羡了一番。其实,所有的声音,所有的色彩,所有的荣光,无论因为文庙注定的感染力还是与之长久的心理联系,都唤醒了一个个读书人难以定义而又再清晰不过的一种情感,赫然穿越思想的沼国,回归一种精神的家园。
大成门
建于清道光年间,单檐硬山式,盖黄色琉璃瓦,石基为须弥座。前后阶中央嵌砌的五龙陛,仿佛凝固着时间的永恒,给人一种肃穆庄严之感,一概抹去现代社会的浮躁,宁静如一缕清风,一弯素月,很是耐人寻味:古往今来,大成究竟是一种何等的境界?是去追逐书中的黄金屋、书中的颜如玉、书中的千钟粟呢,还是修炼至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