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古镇,素有“小汉口”之称,位于犟河入堵河口东北岸,北依四大坪山,距十堰城区25千米。因依汉江南岸最大支流堵河水而兴盛。不难想象,当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贾从汉江溯堵河而上,将大山深处的生漆、桐油、木耳、中药材等土特产收购外销,同时从外地运进食盐、布匹等等生活必需品,小镇因此日渐繁华,成为郧县南部重镇及鄂西北山区土特产集散地。1967年划归十堰市。古镇于2001年5月对外开放。
黄龙镇,坐落在秦巴山麓,堵河之畔,是十堰市城区的西大门,距十堰市中心26公里。襄渝铁路、316国道穿境而过,汉水流域最大支流——堵河,宛若一条绿色飘带横亘境内,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之一的黄龙滩水库座落于此。
黄龙古镇历史悠久。黄龙康家湾遗址的发现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并一度发展而成为南北文化交锋的分界线,而事实上,古镇的辉煌却在清咸丰、同治年间。据史料记载,湖北郧县之黄龙滩在县西120里,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移江峪巡检司驻此,并设塘兵(传递公文的机构兼维护地方治安)防守,可知最初为军事要地。随着人口的增多,商业的发展,军镇逐渐向商业市镇的转变。咸丰元年(1851年)黄龙建镇,镇址在大峡枣园、肖家湾一带,咸丰三年(1853年),堵河发洪水,街道被冲毁,迁址于老店(今黄龙东湾)。同治六年(1867年)又被洪水淹没,迁建于堵河、犟河交汇处,即今黄龙镇所在地。为了加强对黄龙镇的控制,清同治九年(1870年),设黄龙滩塘,有一员千总专管,外委、把总协防并处理公务。
由于有滨江之便利,吸引了大量南来北往的客商和国外一些传教士。客商们为了方便商业往来,按照不同的籍贯在此设立了商业会馆,自清咸丰七年(1857年),黄州会馆落成后,又相继建成江西会馆、鄂州会馆、陕西会馆、山西会馆、武昌会馆等,外国传教士也接踵而来,修建了天主教堂、意大利神父教堂等。一时间,古镇内商贾云集,商铺林立,街市繁华,成为当时鄂西北山区的商业、文化、航远中心。而随着公路和铁路的建成,堵河航运衰落,终结了黄龙的繁荣。历史就是这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