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公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政府驻地东3.5公里处的大宗山,创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重修,明弘治三年(1490年)扩建,清代多次增建重修。鼎盛时期僧侣愈千人。曾为古琅琊寺院之首,当时可于长清灵岩寺和杭州灵隐寺相齐名。朗公寺历经沧桑,几度兴衰,绵延至今,成为深山古刹,97年得到部分修复。
始建于东晋咸康五年(公元339年),为古琅琊四大名寺之首,曾与万德灵岩寺和杭州灵隐寺齐名。 朗公寺历经南北朝,兴于唐代,盛至明清,毁于战乱。1997年,大仲村镇政府筹资修葺一新。
大宗山系九顶莲花山、万仙山、转经山统称,又名朗公山、驴脖子山等。山名由来其说有二:一则登高鸟瞰,转经山之峰恰“ 宝盖”,而九顶莲花山宛如“ 示”字,南北一脉,峰峦叠翠,逶迤回环,酷似王羲之行书“宗”字,故曰:大宗山。二则“宗”字旧指宗庙或祖庙。按佛教论,有佛爷或高僧来此之意,故称:大宗山。“饮数兰陵酒,观当宗山景。”这是唐代李白赞美大宗山的绝句。
朗公寺以西三十步,有一奇观——杏抱槐。杏树有一搂粗,树桩部有一小小空洞,洞中生长出一棵幼槐,有成人拳头粗,高过一人,茁壮挺立。[1]
著名景点之一就是杏抱槐,传说,这棵杏抱槐原为槐抱杏。唐代初期,槐树搂半粗,高三丈,怀里的杏树三人多高,已开花结果。老槐树除了抚养幼杏成长,还常为相爱男女牵线保媒。
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夏天,一妖孽被火龙追赶,遁匿槐树间。火龙口喷火焰,寺中僧人发现老槐树干已被烧煳,怀中杏树枝叶烧秃,树下怪物肉煳骨朽。随后,火龙口喷清水,洒在槐抱杏根下,腾空而去。
槐抱杏大难不死,时过境迁,年幼杏树锻炼得干坚、枝挺、叶茂,长成一棵麦黄杏,继承老槐树天职,怀中又抱小槐树,小槐树乃老槐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