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曾有一座山

旅游

太仓曾有一座山

今天太仓无山,其实太仓历史上曾有一座名山。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中的解说词就有:“太仓境内的穿山是长江从青藏唐古拉山发源地流向东海入海口的最后一座山。”穿山远古时为长江中一小岛,后泥沙冲积成陆,成了江边小山。据明桑悦《太仓州志》记载:穿山高17丈,周围250步。穿山虽小,但有特色——山中间有一天然之洞,故曰“穿山”。  穿山在宋时已小有名气,在元时已有行政区划,有居民、商铺。到了明代,已成远近闻名的景点,文人骚客争相前往,或丹青绘之,或诗词咏之,甚至有人干脆在山周筑园起屋以作别墅,四围园林多达十几处。

  从地方志与留存的诗文可知,明时穿山已有景点14处:降帆岩、崩云磴、石佛龛、钓鳌台、天门顶、辗舆坡、立马台、夕阳坡、起运峰、龟跌趾、倚天壁、仙人岩、丛篁涧、臂弯洞。明万历年间赵枢生专门勒石刻诗以纪此14处景点。明陆钺还专门撰写了《穿山志》,可见穿山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与份量。

  常言道:“天下名山僧占多。”据老人回忆:寺庙有玉皇殿、真武庙两座。除人文景观外,穿山还有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即金灯花与骨牌草。金灯花,太仓民间称其为螳螂花,花型奇特,花色艳丽,开起来满山红艳艳一片。明清时,太仓还有专门结伴到穿山去看金灯花的,并留下了多首观赏金灯花的诗。骨牌草就更奇特了,此草长在岩石缝中,据说其草叶背面有各各不一的牌九图案,若下功夫,能找满一副呢。更难得的是此草除了穿山,外地不见记载,很可能是草中之孤本。如今山已不存,骨牌草自然物种消失了,很是可惜。

  就是这样一座名山,1951年竟被一个叫谢一丁的打着“上海市工务局供应处帆山采石工场”的牌照开山取石,一座名山毁于一旦。据说,谢得到了太仓第一任县长同意。因为是名山,惊动了中央文物管理部门,派人追查责任,谢被判刑8年,县长也作了检查,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沧海桑田,昔日胜景早已物换星移,但石去山根在,依稀还能见到裸露土表的岩山,且有一石横卧山根之上,是当年开山取石之孑遗。穿山附近的村民对穿山毕竟是有感情的,他们自发组织保护穿山遗址,并四处募捐,造了两幢古典式建筑,现辟为穿山历史文化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