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柳毅山,情缘一线牵

旅游

寒亭柳毅山,情缘一线牵

柳毅山在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境内。柳毅山因唐朝时该山脚下梅花村内有柳毅其人而得名。柳毅山亦称土门山,考旧时山之东侧有几十米高的穹隆形山门。山门因积年累月暴雨冲刷自然形成。“东自登莱达济西”的千年古驿道即从此土门中穿过。早年间土门穹顶之上槐林深深,花香阵阵,鸟语蝉唱,南北渡人。解放以后,大炼钢铁时山门之上的树木砍伐殆尽,村人基建取土过度,导致土门轰然坍塌。

柳毅者何许人也?据柳毅山脚下的亓家庄《柳氏族谱序》记载:柳毅是唐朝年间亓家庄柳氏先祖。读《中国文学史》,唐宪宗德宗(公元780年以后)年间,陇西人李朝威写了传奇小说《柳毅传》,元代尚仲贤依此改编成戏曲《柳毅传书》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毅传书”与“梁祝”、“天仙配”、“白蛇传”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神话传奇故事,烁古噪今,名满天下。

柳毅山古建筑群柳毅山顶地势平缓,20世纪初山顶中心地带曾有占地5000多平米的古庙建筑群落,称东岳庙,方方正正,座北面南,四周围墙,前有山门三间,斗拱飞檐,巍峨壮观,驰名鲁东鲁北地区。院内正殿天齐庙,俗称大殿。东配殿柳毅祠(亦称龙王庙),西配殿老母庙(亦称泰山行宫)。进入山门(庙门),正中甬路两侧有唐宋元明清古碑40余座,两侧有东廊房、西廊房、钟楼、寝宫等。山门前一箭之地有柳毅桥,现在桥面的青石板遗迹依然清晰可见。桥之东有一砖砌的六边形水池,俗称天池,因与柳毅传书有关,又称龙池、海眼。再东有柳毅井,是柳毅在山读书时吃水之井。现在该井保存完好,水深盈尺,丰水之年水自井内溢出。几年前山上管理人员还从此井挑水吃。庙宇之西有柳毅读书处,土坯房三间,土墙柴扉,内有古杏数株。院窘树盛,枝柯出墙。

柳毅山民俗信仰正殿天齐庙内供奉主神黄飞虎。《封神演义》中姜子牙说:“敕封尔黄飞虎为五岳之首,加敕一道,执掌幽冥十八层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鬼仙,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特敕封尔为东岳泰山齐天仁圣大帝之职,总管天地间吉凶祸福。”龙王庙内供奉柳平王塑像,两侧壁画霹雳将军和闪光娘娘,三神同司雨、雷、电,是庶黎逢旱祈雨顶礼膜拜的神祇。老母庙内供奉的是泰山老母,亦称泰山老母行宫。民间传说泰山老母为免善男信女千里奔赴泰山进香还愿羁旅之苦,特在柳毅山设行宫一处,降阶屈尊,便民利民,神亦有情。老母庙内还有送生娘娘,簇围着许多造型生动的小泥娃娃。少妇老妪到此求子问嗣,便用红绳系于小泥娃娃颈项,此举称作“栓娃娃”。据村民传说,颇有灵验。我曾慨叹:一山一宇三神,既管超度轮回之死,亦管人丁繁衍之生,又管风调雨顺之安,三种俗信文化系统并存,庙各塑其神,神各司其职,民各诉其愿,心各达其灵,不亦奇哉!调查得知,1939年古历11月19日夜,国民党地方武装二纵队王龙卫部,为防日寇占山驻兵,纵火将古庙焚毁。为了抗日,神亦捐躯,痛哉、惜哉、壮哉!

柳毅山庙会古今相传柳毅山庙会历史悠久,自盛唐迄今,历千年不衰。每年古历四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为柳毅山传统庙会,而以四月十五庙会为主为盛。届时正式赶会日为三天,方圆百里之内,旬月之间,善男信女,行商贾货,贩香卖履,身背肩挑,车拉驴驮,簇集拥来。正会之日,漫山遍野,篷摊勾连,人头攒动,市声鼎沸,烧饼果子香,出笼包子热。最是热闹杂耍处,密密匝匝的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变魔术的,耍藏掖的,有的大变活人,有的当场分尸,拉洋片的高声吆着“看西洋景咯”,卖冰糖葫芦的高叫“一个铜板一串”。柳毅山庙会的灵魂是唱三天大戏,锣鼓一响,人流齐集涌去,围着戏台,如潮水舐岸,人浪进退起伏,看不尽莺娇燕喘,听不完怒嗔笑骂,特别是那些年青后生们,那有看戏的心哟,挤搡吧,厮磨吧,起哄吧,打糊吧,男女老幼混挤在一起,成了一锅沸腾的粥。现在,为了满足群众需要,每年庙会增加了三次:正月十五、三月初三、七月十八。

柳毅山民间故事调查中,收集到几十个柳毅山系列民间故事,已编辑整理成《柳毅山文化集粹》一书。柳毅山是一方藏蕴丰厚的历史文化沃土,民间文化就是生长在这块沃土上的一架千年葡萄,枝繁叶茂滕牵须绕的葡萄架下,孕育了串串玑珠紫红醉沁心脾醇香悠长的民间故事。顺着草蛇灰线、伏延千年的滕蔓思捋,葡萄架下雨如丝,民间故事传神奇:

一是山庙住持吴道士系列故事,以及他与崂山道观深厚的历史渊源。我们采访了柳毅山朱里二村80多岁的刘爱英老人,她回答说:“1988年,俺和村上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去崂山进香,到了前清宫前,我们在树下休息,这时过来一个道士,问俺们是哪里人,俺说是柳毅山下朱里人,那道士喜不自禁地说,吴道士的老家来人了,快请,快请。”……

二是民间祭祀系列故事。如逢大旱之年,七品县官社里民绅善男信女便组织起来在柳毅庙前祈雨。古代那场面过程庄严肃穆,今天听来却颇滑稽:几百人甚或上千人集齐之后,上牢献牲,焚香烧纸,鞭炮齐鸣,三跪六叩,再由两名斋戒沐熏的童男去天池内捞一生物(小鱼小虾蜻蜓幼虫之类),并小心翼翼地用水桶请回来,将此生物放入庙门前事先准备好的大木盆内,于是请神看戏祝词朗朗。传说柳毅顾念乡梓,此举也真灵验,其实是正符合了久旱未雨必降甘霖的自然规律。神道人道亦须符合自然之道。

三是柳氏家族系列民间故事。说柳毅少小时在山上砍柴、读书,被吴道士相中,收徒修道成仙,后吴道士迁往崂山,柳毅接班成了山门道长。现在亓家庄柳氏族人中一些年长者,还每于岁末除夕之夜来到山上柳毅庙中,坐以待旦,与老祖宗柳毅一起过年。解放后亓家庄村内仍有柳毅祠堂,生产队时候改建为办公室。祠堂内塑柳毅像居中,寅、辰二妣祖在旁,另在侧有一红绸覆盖的卧像,族传是毅之发妻名曰廑娘,此庙祝格局与柳氏族传之《柳毅传》故事相合。柳氏家族系列故事中最精采跌宕者,非我们去柳毅姥娘家采访莫属。夏日炎炎,我带四名退休老教师去化埠村采访,随机找到在树下乘凉的几位老人,而后老人传老人聚集了十几位,竟众口一词认可柳毅姥娘家是该化埠村唐姓。并指证身旁的大树(千年古槐),就栽种在柳毅他姥娘家门前。还有柳毅姥娘家妗子待他不好,“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杀不吃猫剩食”的故事。此故事是否源于已佚的原本《柳毅传》,也未可知。最后,我请化埠村唐姓老人在我们的采访记录上签了字。故事最广播神奇者非摆渡黄河莫属:因为柳毅是黄河水神,是柳姓宗亲,渡船必有柳姓之人乘坐,方能保佑安全。

四是“秃尾巴老李”系列民间故事。“秃尾巴老李”有无数的地域民间传说版本。柳毅山“秃尾巴老李”民间传说故事梗概如下:相传“秃尾巴老李”(当地人叫“没尾巴老李”)是柳毅山南脉太公堂山下李家寨人,生而有异,父斩其尾,一道红光普天盖地,负痛兴云布雷而去。“没尾巴老李”潜居黑龙江,不记父仇,事母甚孝,每年四月十五生日必回李家寨上坟敬香,其行迹过处,必有风雨雷雹,村人苦之,在柳毅庙中塑“雹消爷”神像(据传此雹消爷是当年韩信手下的军师韩非,足智多谋,能消雹灾)以禳灾,并在四月十五庙会日唱大戏,请“没尾巴老李”看戏,叙乡谊,套近乎,请方便。此后村人如遇雷暴天气,反复默诵民谚“四月十五唱大戏,不下雹子砸朱里”,默诵中把菜刀、剪子、二齿子等锋锐之属抛于院中,消雹降雨,祛祸祈福。旧时柳毅庙前四棱碑记其事甚详,惜哉此四棱碑已做了桥基深埋地下。鲁迅说雷峰塔总有倒掉的那一天,此四棱碑甚时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