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的传说发生在山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已有了人类繁衍生息。
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建立在晋南。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东魏、北齐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朝时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山西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6]
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
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1-2]
2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山西省在中国的位置
山西省在中国的位置
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区)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以太行山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全境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6%。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7-8]
地形地貌
山西地形
山西地形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山西境内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山西境内六大盆地: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泽州等小盆地。[8]
气候
巍巍太行
巍巍太行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8]
水文
藏山
藏山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黄河流域在山西境内的面积有971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积591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等142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8%。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公里,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94公里。[8]
3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120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70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中国前十位的有36种。具有资源优势的矿产有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铜矿、金红石、白云岩、耐火粘土、灰岩、芒硝、石膏、硫铁矿等13种,其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767.85亿吨,煤层气保有资源储量1825.16亿立方米,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14.16亿吨。此外,锰、银、金、石墨、膨润土、高岭岩、石英岩(优质硅石)、含钾岩石、花岗岩、沸石等10种矿产资源储量也较丰富。[7]
动物资源
山西野生动物以陆栖类为主,已知的有439种(含历史记录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17种:褐马鸡、金雕、朱鹮、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丹顶鹤、大鸨、胡兀鹫、遗鸥、虎、金钱豹、梅花鹿、原麝、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54种,包括鸟类42种,两栖类1种,兽类11种。属于省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鹭、星头啄木鸟等27种。属于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315种。[8]
植物资源
管涔山森林公园
管涔山森林公园
山西植物资源丰富,已知的维管植物有27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463种。山西南部和东南部是以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灌丛为主的夏绿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区;中部是以针叶林及中生的落叶灌丛为主、夏绿阔叶林为次分布区,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北部和西北部是温带灌草丛和半干旱草原分布区,森林植被较少,优势植物是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8]
水资源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山西是全国水资源贫乏省份之一,主要水资源量由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组成,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当地降水。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及水文下垫面条件的差异,在地域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3.8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86.77亿立方米,地下天然水资源量(即降水入渗补给量)84.04亿立方米,河川基流量(重复量)为47.01亿立方米。山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83.8亿立方米,为全国的67.7%,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人均占有量为全国的17%,亩均占有水量只有全国的11%。以径流量和开发条件比较,清漳河、沁河、滹沱河、浊漳河的条件较为优越,水能蕴藏量占到全省的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