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川这块有着千年历史的黄上高原上曾经有过很多的庙宇和道观,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现在已经很难寻觅到们的踪迹的了,唯有古鄜城遗址上的古塔像一个沧桑而且年迈的老人孤独地屹立在荒原上,向世人诉说着千百年来的辉煌与衰落。
现在站在古鄜城西边的好多村子,极目远眺就可以看到宝塔的身影,小时候以为那是个美丽的地方或者是一个比洛川县城还要大的城市,长大后才知道,那就是古代的洛川县城 。
它的历史
公元前 206年 秦朝就在此地设立了县衙,后经东汉,西汉,魏晋、三国以洛水流经其地,故名为洛川,(即今县东北5 公里之安宫村)。隋( 581—615 年),开皇二年( 582 )洛川县治自高槐迁于今天的旧县镇。清(1763 ),县城由旧县迁于今凤栖镇,也就是今天的洛川县城 。
它的介绍
古鄜城遗址上的这座千年古塔系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川县土基镇 鄜城村南兴国寺遗址内。俗称" 鄜 城塔" 。建于北宋早期,一说是建于唐代晚期, 是一座八棱十三层仿木结构楼阁式空心砖塔。高40 余米,底层壁厚 2.82 米,每边长 3.1 米。门向南,高 2.2 米,宽 0.85 米,门额上刻有 " 万凤塔 " 三字。塔身外每层均着唐宋门窗斗拱装饰,并造有小龛,内置各种石刻雕像。雕像多为佛像。第三层小龛中,分别置有西游记中人物唐僧 、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一组雕像,系明代维修时所置。塔用手印条砖和黄泥白灰加糯米汁砌筑而成。
古塔已经微微倾斜,显得遥遥欲坠,顶部的砖块已经松动脱落,塔身也是裂缝纵横交错, 看着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当年香火不断的兴国寺已经荡然无存了 据洛川县志记载,明洪武、成化、正德、嘉靖、均有维修 ,听说是上个世纪60 年代的时候,该寺还有香火和木鱼声声, 上世纪70 年代 破四旧的时候这座千年古寺被拔掉修建了现在的土基中学上百间的教室, 现在古塔的周围已经被开垦成农田,栽种上了苹果树近年来,为了保护这以千年的古塔 2003年、 2008 年 当地政府 先后分两次对塔体进行加固保护维修,并增设了避雷器,加修了塔基,维修后到洛川万凤塔既保持了原有风貌,古朴、秀美,又起到了保护的目的。
它的传说
关于此塔的修建在洛川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说兴国寺要修一个宝塔来庇护方圆百里的人们,消息传出后,有两个修塔之人,一师一徒分别接手了一个塔。师傅接的是秦关塔,徒弟接的是万凤塔,相距也不过10 余里。两人约定谁先修成鸣炮庆贺,师傅以自己的拿手绝活没有给徒弟教完,根本没有把徒弟放在眼里,太阳下山就收工;天气不好不上工,吃喝不好就停工。徒弟开始脱离 ,这样修修停停,过了一年多,师傅的塔才修了一半 ,脱离开师傅的徒弟第一次接这么大的活,自然干的十分认真,起早贪黑,风雨不辍,一年多时间,这高耸如云的塔修成了,徒弟爬上塔顶,手可攀天摘云的塔顶,鸣炮庆祝,声音传到了很远的地方,当然正在修塔的师傅也听到了, 那塔则正好建到一半, 师傅一看 挂不住 ,一口气出不来,气绝身亡。半截塔也孤零零地留在了旷野,最终坍塌夷为平地了。这师傅也是气量太小,只为这一点小事就没了命,很是不值 。
它的畅想
此塔建于唐代也罢,建于宋代初期也罢,但是事实上在宋代以前的时候洛川原面平整,原始森林蔽天遮日水草丰盛,风调雨顺,正是这么一块风水宝地让北方的辽国垂延三尺,整日虎视眈眈, 不断地骚扰侵犯,洛川原上也是狼烟不断,战火四起,到处开荒种粮,屯兵造田,修建兴国寺的曾人们寓意估计就是盼望大宋王朝能国运强盛,人们安乐业,万凤集聚之一吧!
历史是残忍的也是公正的, 大宋的灭亡不是靠曾人们诵经祈福就可以保佑千年的,大宋的皇帝不要说是万岁,就连百岁的也没有活过,最后还是被强悍的铁骑民族征服了。
鄜城是古时侯关中通往陕北的要道、关隘,官府、民间也是十分的重视,通过这北去进入山区再要往北行出玉门关就是“ 少数民族的居住地了”了。虽然秦二世来这里祭过天。汉武帝来这里巡过边,范大将军来这里练过兵,杜甫也来这里揽过月 …… 。 但是鄜城还是被历史淘汰了, 兴国寺也被当年人们的热血和冲动毁坏 了 。 就 像 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如今只有这座古塔依然向后人们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以繁荣。
今年夏天再去的时候,古塔已经彻底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基本上还原了古塔原有的风貌,听说关于此地的旅游开发已经被政府部门列入了计划,相信在不久此地一定会成为人们祈福纳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