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人。外号高佬蔡。行伍出身,由士兵一步一个脚印升为19路军上将总司令,凭的就是过人的战功,最出名的就是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使得世界上知道在东北不抵抗之后,中国还是有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后参与领导福建事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1934年1月因内部瓦解而失败。抗日中一度复出,因无兵而没有大的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蔡廷锴是民国陆军上将,出生于广东罗定。早年从军。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补充团连长、营长,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北伐、讨伐桂军沈鸿英及东征讨伐陈炯明等战役。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的团长。北伐战争时期任第十一军新二十四师副师长。1927年宁汉分裂时任第十师师长。后任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师长。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即粤军)副总指挥、军长。1932年1月29日,驻锡国民党陆军某团赴沪参加“一·二八”抗战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驻军十九路军奋起抗战,“一·二八”事变爆发。1月29日,驻锡国民党陆军六六O师一二O旅五团奉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之令赴沪参战。无锡各界民众代表到火车站欢送。同蒋光鼐一起率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同年被蒋介石调往福建“剿共”,任十九路军总指挥、福建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11月,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海外,宣传抗日救国。1935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为最高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军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两广边境司令,在两广指挥作战。1940年因受蒋介石排挤而去职。1946年与李济深等在广州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1月在香港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推为中央常务委员、财务委员会主任。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12月至196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副主席。
蔡廷锴故居位于罗定市罗镜镇龙岩村,是抗日名将蔡廷锴的出生和成长地,1985年5月20日罗定市政府公布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是云浮市、罗定市革命历史教育基地。近年年均游客2万左右。
蔡廷锴故居位于罗定市罗镜镇龙岩村。建于民国初年,三进,院落式布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粤西典型农家大屋,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主屋两侧有阁楼,内置暗廊贯通全屋。两侧设附屋,有猪舍、牛栏、舂米房、厕所等。后座两角置炮楼。屋前为地坪、池塘。屋后有菜园、果园、石砌围墙。通[1]巷设水井。1992年维修,吴南生为故居题写匾额。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蔡廷锴故居宅立坤山艮向,午方起天马,坤龙入首,巽方来龙,水出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