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城内有鼎足而立的三座名山——府山、塔山和蕺山。
府山在绍兴城西北,因山势均力敌状如卧龙,称卧龙山(或龙山)。据传,越国大夫文种葬于此,故又名种山。清帝康熙曾驻跸于此,改名兴龙山。又因绍兴府衙设在其东麓,故又名府山。
府山,可谓集中了从春秋到现代两千多年的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它有“越王台”、“越王殿”、“望海亭”、“文种墓”;有唐
宋摩崖刻石;有为纪念秋瑾的“风雨亭”和为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烈士而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至于吴越王钱时所建的“蓬莱阁”、北宋范仲淹所筑的“清白堂”、南宋会稽郡守汪纲所立的“秋风亭”和元代的“龙山诗巢”等,现在还有遗址。府山已经辟为一座规模很大的公园,成为绍兴市区的风景区,也是劳动人民游览休憩的好地方。
步入府山公园大门,迎面就是姹紫嫣红、群芳斗妍的大型花坛。花坛周围,雪松翠柏,傲然挺立。从花坛向东折,穿越林葬,就来到越国古迹越王台。据传,越王台是为纪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建的。越王台规模宏大。“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三尺三寸,台高丈六尺,宫有百户,高丈二尺五寸。”抗日战争时被日机炸毁,一九八一年二月重建了越王台。
越王殿前,平地上有两座竹亭,安置着两块一米多高的植物化石,化石形成距今已有亿万年了。东首的是柏树化石,西首的是松树化石。木化石虬鳞霜干,苍翠俨然。据传,它们原系外域进贡之物。这两块化石,时间之久,体形之大,保存之完好,全国罕见。
越王殿傍山而筑,富丽堂皇,气宇昂然,飞檐翘角,朱梁画栋,富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越王殿在历史上屡毁屡建,在国难深重的抗日战争初期,绍兴人民为继承和发扬越王勾践洗雪国耻的精神,曾构筑这座庄严宏伟的殿宇,中悬“越王殿”巨匾一块。两层台阶,均有石雕栏杆,可拾级而上。大殿正中是越勾践,大夫文种、范蠡的三尊石刻塑像。上方悬“卧薪尝胆”匾额一方。两旁墙上有四幅大型壁画,有描绘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忘国耻的动人情景;有十年生聚,越王亲率军士犒赏民众的画面;还有十年教训,越王亲自教练越国军队的波澜壮阔的场面;以及投醪河畔,越国民众运动会老携幼,欢送越王和将士出征的感人景象。
从越王台西边拾级而上,就可登临府山主峰。上有一座亭子,这就是“望海亭”。相传这里是越国大夫范蠡所建“飞翼楼”的遗址,唐代曾改称越王亭。这名称的由来,有人说,因为古时这里离海不远,在此可以远眺海面;另一种说法是,在此可以俯瞰城内的“北海”。随着岁月的流逝,此亭屡废屡建,我们现在看到的“望海亭”是解放后重修的。不过,与其说是在这里眺望大海(其实难以看到),不如说倒是一个饱览锦绣古城的好所在。
在望海亭的北面,有“文种墓”。文种,字少禽,楚国人,是越国大夫,辅佐勾践治国打败吴国。越王获胜、称霸诸侯后,文种却遭到勾践的猜忌,伏剑自杀。相传文种原墓在府山北麓。现在的墓是一九八一年修复的。墓呈圆形,用石块砌成,墓前有一石亭,亭内树立一碑,碑的阳面刻着“越大夫文种墓”六个字,阴面是冯亦摩撰写的“重修文种墓碑文”。
在文种墓附近,就是唐、宋、明等朝代的摩崖刻石,虽然年代久远,但至今不少字迹仍可辨认,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在府山的西南角,有纪念秋瑾烈士的“风雨亭”。游览者临亭朗读亭柱上孙中山“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的挽联,眺望江山如画的的景色,追思女侠节气,令人悠然遐想。
越王殿西面的大草坪上是革命烈士墓,这里安息着解放绍兴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数十位先烈,墓前耸立着雄伟、庄严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