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吉水情结

历史

文天祥的吉水情结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据《宋史·列传》第177章载,文天祥为“吉之吉水人也”。但是,依据清乾隆年间庐陵文氏编修的族谱推算,在富田文氏始祖文正中的中壮年时,富田就由吉水县改为庐陵县管辖,到文天祥时已是第六代,为何还会有“吉水人”之说呢?

原来,文天祥虽然不是吉水人,但在其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深厚的吉水情结。现就此问题考述如下。

一是文天祥多次说过自己是吉水人。他在《生朝》一诗中说:“田园荒吉水,妻子老幽州。”在《题家保状序》《又家保状序》等诗文中说:“某(我)吉水人也……以其籍求序。”他为吉水人孙幼宾文集作序时说:“吾乡孙幼宾,善与人周旋。”为吉水人刘容斋作墓志铭说:“其邑子文天祥与人言……”多次把自己说成吉水县人,《宋史》编纂者就是依据这些史料,才会有“吉之吉水人”之说。当然,他也多次说自己是庐陵人,如《绝粒事》诗中说“私念死庐陵,不失为首邱。”《题梅尉诗轴》中说:“我亦青原人,君遗明月光。”他写的《与吉守李寺丞芾书》中说“某居庐陵南陬”,在《指南录》自序和后序中自称为“庐陵文天祥”等等,这些毫无疑义地证明文天祥是庐陵县人。

经考证,富田镇一带在五代、北宋时称为顺化乡,后来为避皇帝名讳而改称为淳化乡、纯化乡,那时顺化乡隶属吉水县管辖。富田文氏是从文炳然在富田设馆教书,长期生活于该地,其子文正中正式卜居于文家村才开始的。宋元祐七年(1092),庐陵县以赣江西面的同水乡与吉水县赣江东面的顺化乡互换,文天祥是1236年出生,其籍贯自然是庐陵县。但因顺化乡曾属吉水县管辖,富田文氏先祖文炳然、文正中均是吉水县籍,所以他才多次说自己是吉水人。《宋史》总纂修揭傒斯、欧阳玄等人因没有更多地注意到这些细节,把文天祥写成为“吉之吉水人也”,致使其籍贯问题几百年来争论不休。

二是文天祥对多位吉水先贤十分敬仰。1255年,文天祥赴白鹭洲书院求学。当他看到书院先贤祠内挂着欧阳修、杨邦乂、杨万里等人的画像后,内心非常景仰和羡慕,并说:“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他抗元被俘后,便誓死效法杨邦乂,并作《怀忠襄》一诗以表心志,诗曰:

平生王佐心,世运蹈衰末。

齐虏谁复封,楚囚讵当脱。

金陵虽怀古,尚友在风烈。

褒忠侈遗庙,夫子我先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最有名的诗句,被人们争相传诵。但这两句诗的出处,却与两位吉水先贤有关。上句出于杨万里的《挽邹彦明》,诗中有“自古谁无死?何人没后思”之句。邹彦明是富田人,曾耗巨资建书院、修石桥等,是当地一位名士,文天祥与他的曾孙邹次清是同乡兼好友,对该诗应该很熟悉。下句出于胡梦昱的《自咏步王卢溪韵》,诗中有“存取丹心照碧汉,任他黄口闹清班”之句。王卢溪即王庭珪,是杨万里的老师,安福县人,是一位文章与气节俱佳之人。而胡梦昱于1217年中进士,为人刚毅直言,因上疏济王冤案,被奸相陷害而死。杨邦乂、杨万里和胡梦昱均是吉水县黄桥镇人,文章气节俱佳,一直被文天祥所敬慕,由此可见,吉水先贤对文天祥爱国气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是文天祥与多位吉水人交情甚笃。文天祥高中状元,离不开恩师的培养,吉水人萧粹叔便是他的恩师之一。据《吉安府志》卷32载,萧粹叔,吉水虎溪人,博学能文,与其父文仪有师友之谊,文天祥曾拜他为师。即使文天祥中状元和入仕之后,对萧粹叔也是“执礼甚恭”。1272年,文天祥在富田闲居时,曾为吉水人王德撰作《吉水竹塘莆阳王先生传》,该文未被《文天祥全集》收录,是一篇珍贵的佚文。因王德为官敢于进谏,“直声震廷中”,文天祥内心深有感触,所以为其作传。另据邓光荐撰写的《文丞相督府忠义传》载,跟随文天祥勤王抗元的名将仅有20人左右,而吉水籍名将就有5人,如吉水人邹沨任江西安抚副使,统兵数万,并率兵攻打永丰、吉水等地,为收复吉安之战立下汗马功劳。又如吉水人萧资,为文天祥幕下书史,起兵时和患难中均给予大力帮助,空坑战役失败后,以全督府印功,升阁门、路钤辖。萧资性情和厚,临机应变,安抚将士,总摄事务,被文天祥视为心腹,后被元兵所杀,《宋史·忠义传》有传。正是与这么多吉水人相处的过程中,文天祥说自己是吉水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吉水有一位义士名叫张千载,文天祥显贵时,多次推荐他出来做官,张千载总是不肯。文天祥被俘后,他却主动赴京,并“寓于文山囚所侧近,日以美食奉之。文山知是千载,义焉”。文天祥就义后,张千载又将他的头骨、指甲和头发等用木匣密封,“并椟南归”,交给他的弟弟文璧。文璧延请吉水风水地师王仁山为兄长选择墓穴,经王地师勘测后, 将其卜葬于富田镇鹜湖大坑村虎形山岭,千古传诵的文天祥就永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