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之路

历史

聊城之路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一说因春秋时期曾称聊国故名),聊城地区历史悠久。唐虞3代,聊城属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东昌府、茌平、高唐、东阿、阳谷属齐国,莘县、临清属卫国,冠县属晋国。

战国时期,聊城、茌平、东阿、阳谷、高唐仍属齐国,莘县改属魏国,冠县、临清改属赵国。

秦,行郡县制,境域均属东郡。

西汉,承秦制,聊城、东阿、阳谷、莘县属兖州部东郡,冠县、临清属冀州部魏郡,高唐属青州部平原郡,茌平分属兖州部东郡与青州部平原郡。

东汉,正式定州、郡、县3级。聊城、东阿、莘县、阳谷、高唐、杨露、临清仍属原州郡,茌平改属兖州部济北国,冠县改属司州部阳平郡。

三国,袭汉制,境域统属魏地,聊城、茌平属青州部平原郡,莘县、冠县、临清属司州部阳平郡,高唐属冀州部清河郡,阳谷为县王国,东阿仍属兖州部东郡。

晋朝,仍为州、郡、县3级制,聊城、高唐、茌平属冀州部平原郡,临清、莘县、冠县属司州部阳平郡,东阿、阳谷属济北国及东平国。

南北朝,仍承晋制。

后魏,聊城、茌平属济州部平原郡,临清、冠县、莘县属济州部济北郡,高唐属济州部南清河郡。

齐周,聊城属平原郡,临清、高唐、茌平属清河郡,阳谷、东阿属济州部济北郡,冠县、莘县属司州部阳平郡。

隋朝,初废郡存州,后又废州为郡,聊城、冠县、莘县属魏州武阳郡,临清、高唐、茌平属贝州清河郡,阳谷属济州济北郡,东阿属兖州济北郡。

唐朝,聊城、高唐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临清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莘县、冠县属河北道魏州魏郡,阳谷、东阿初属河南道济州济阳郡,后属郓州东平郡,茌平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改属山东省

1967年3月,聊城专员公署更名为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7月,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1998年3月,聊城地区行政公署更名为聊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