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七战七捷

历史

苏中七战七捷

“苏北七战七捷”,指解放战争初期华东野战军在苏北地区取得的连续7次大胜,具有解放战争初战的性质,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信心。今在江苏海安建有苏北七战七捷纪念馆。

苏北解放区位于整个中国解放区东南前哨,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一线隔江相望。1946年中,蒋介石令驻江苏南通的第一绥靖区司令汤恩伯,兵分四路,向苏北解放区分进合击。

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东野战军第1、第6师和第7、第10纵队共19个团和兵力3万余人,在苏中(江苏省中部沿江地区)同国民党军整编第83 师第19 旅第56、第57团及旅属山炮营等12万国民党军队作战,连续取得宣泰、皋南、海安、李堡、丁堰、邵伯、如黄路等七次战斗的胜利,共歼敌5万3千余人的辉煌胜利,也是解放战争以来第一场大规模作战的胜利。朱德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

抗战胜利后,在人心思定,举国期盼和平的声音中,毛泽东飞赴重庆,抱着极大的诚意与国民党进行和谈,商讨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先后签订了《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和《停战协定》(1946年1月10日)。

国共双方在签订停战协定的同日,下达停战令。停战协定和停战令规定:双方军队应在1月13日夜就各自位置停止军事行动。但蒋介石在下达停战令的同时,密令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点”,接着又不断调动军队向解放区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自恃拥有远较共产党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公开撕毁了停战协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终于发动了全面内战。

苏中解放区位于整个中国解放区东南前哨,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一线隔江相望。中原解放军突围后,何应钦、白崇禧、汤恩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制订了作战计划:渡江北进,进攻苏中解放区。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指挥所部奋起迎战,从7月13日到8月31日,在一个半月内,连续作战7次,均获胜利。苏中战役是经典的以少胜多战例,进攻苏中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总共5个整编师12万人马,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仅3万余人,但是七战七捷,共歼敌5.3万多人。

当时在迎战国民党军的战略方针上,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军区曾有过不同意见。在内战之初,中央军委认为双方实力相差较大,毛泽东和朱德要求各解放区不要固守现有的据点,果断放弃城镇转移到广阔的农村,也就是说,从内线转移到外线作战。要在主动的运动战中集中主力歼灭国军有生力量,最终实现双方的力量均势。中央当时的部署是:粟裕、谭震林率主力出击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