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它位于江苏最北部,有“江苏北大门”之称。
南京“六朝繁华,十代都会”,苏州GDP高比一省,由于苏南数千年来长期霸占江苏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看看苏南变态到令人抓狂的房价)以及文化中心,我不能说赣榆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它的历史确实很悠久。
我认为,讲赣榆历史,必须从江苏海岸线说起。翻开历史课本,我们会发现江苏的海岸线要比现在偏西,地图上的虚线标的很明显。这一现象是从6500年前开始的,当时的海岸线比较高,直到三国以后海岸线才慢慢东进成现在的样子。此间赣榆的部分地区还沉睡在海底,而赣榆的吴山等山与连云港的云台山脉是海中的岛屿,与赣榆秦山岛连云港的连岛组成岛群。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已经累了,实不相瞒,我也写累了。可问题是,我写着历史,为什么要走题到写海岸线的历史呢?为什么?为什么?啊!因为正是这群岛诞生了远古的“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
大家都知道东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昊之墟”的少昊文化则是东夷文化的杰出代表。4000年前的少昊国后裔又建立了羲和之国。不论是少昊国还是羲和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鸟多。所以它们又有“鸟国”之称。当时的群岛上有上百种鸟类。我觉得很讽刺,原来当年海中的花果山是养鸟的,不是养猴子的。
赣榆现在是江苏的北界,但曾今却划归过山东。赣榆现在属于连云港,但27年前它却属于徐州。我相信大家对赣榆的隶属已经有点糊涂了,但是翻开历史课本,您的头还得继续大。战国时期,赣榆竟然先后归越,楚,齐领地,而且毫无疑问的都是边缘地带。这样的身世着实让伟大的赣榆人迷茫:我是谁?越国人楚国人齐国人山东人江苏人?赣榆人有“假江苏人真山东人”之称,从人种上到“多礼仪,众教化”的典型鲁国文化来看着实不假。这也是赣榆教育质量领先全省,赣榆人民因为人情往来每年花费不少的原因。当边境也就罢了,赣榆还是兴废多次,实在是命运多舛。当年曹操就是“废赣榆县,升利城县为郡。”
讲了这么多,先请三位大人物——孔子,齐景公,鲁定公隆重登场,公元前500年,三位老人家同时光顾赣榆大地。齐景公和鲁定公在赣榆的夹谷山聚会结盟,两国鉴定和平友好条约。由于作为鲁国相官的孔子机智果断,接连挫败了齐景公要挟鲁国的一系列阴谋,为鲁国和鲁君争得了面子,使齐国归还了鲁国的三地,这是孔子在外交上的一次大胜利。
当孔子,齐景公,鲁定公哥仨为赣榆的夹谷山留下一座“齐鲁会盟遗址”碑刻的时候,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也没有闲着,他在赣榆的万松山上建了端木书院,还在一块大石头上晒过书。书院早已毁坏,那块晒书石上却留有“端木书台遗址”一碑,万松山也更名为子贡山。
公元前210年,赣榆又迎来了另一位超重量级的人物——秦始皇。该哥们在赣榆留下了一堆地名:下驾沟,马趟子,饮马池,秦山岛等。下驾沟,是秦始皇东巡的下架驻跸处;马趟子,旧有大道,直通咸阳,乃秦驰道遗迹;饮马池,顾名思义,秦始皇马喝水的地方。至于秦山岛,来头比前三个要大得多。
秦山岛,在赣榆县城东海中,因常现海市蜃楼,又名神山,志载“旧传秦始皇登此求仙,勒石而去”, 秦山岛西南有石砌道,长15公里,皆用石子砌就,为“神路”,潮落时,露出水面,是秦皇上山道。岛上还有棋子湾,传说当年徐福陪同秦始皇登山,于此对弈;授珠台相传秦始皇岛求仙,海神献宝珠与始皇,后人于此建望海楼,今遗迹尚存;李斯碑,《水经注》、《地道记》均有记载,今无存。